课件编号11949547

人美版(北京) 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8课 中国画-水仙花画法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0378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北京,六年级,上册,美术,8课
  • cover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 第8课 中国画———学画水仙花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本课将中国画知识技法的学习融入到游戏教学及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笔墨技法的学习中感受中国画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凸显出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二)理论依据 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当“沿着自然所指引的道路”去从事教学和实践。因此,美术课堂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寻求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与本册书中的第9课《中国画———梅花画法》,第14课《中国画———建筑画法》、第15课《中国画———山水画法》同为中国画系列教学单元。本课作为本册书中国画教学的开篇,与第9课《中国画———梅花画法》同为中国画花卉画法的教学题材,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已掌握水仙花的花头的画法,本节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水仙花花叶的画法,运用勾线填色这种绘画技法,充分表现出水仙花造型生动的神韵,表达自己对中国画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材第18页中中国画家吴昌硕所创作的《贵寿仙格图》局部及文字叙述让我们了解水仙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文化内涵,第19页潘天寿的中国画《水云》,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小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中国画勾勒填色的技法,步骤清晰,造型生动充分表现出水仙花的神韵。“我爱探究”部分,引导学生感受水仙花的形态特点;分析水仙花的动态和叶子的穿插;运用勾勒填色法巧妙构图画出水仙花最美的一面。“学生作品”也是各有千秋,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教材的整体安排上体现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编写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水仙花作为中国家庭喜欢的观赏型花卉学生也并不感到陌生。三年级时学生开始接触中国画教学,五年级时学习了白描技法,对于中国画的笔墨造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水仙花花叶的动态和勾勒填色技法的表现上。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对于水仙花花叶线条的组合把握得不是很准确,也或许对于叶子的干湿浓淡、线条的转折、力度缺少变化,教师应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时间,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抒发自己对水仙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知道吴昌硕、潘天寿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知道勾勒填色法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方法及勾勒填色法的绘画步骤。 技能:表现出水仙花花叶的不同形态和前后关系,初步学习运用勾勒填色法表现水仙花,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参与到画水仙花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勾勒填色法表现姿态优美、富有生机的水仙花,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艺术作品中水仙花的精神意境,感受中国画作品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以及热爱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勾勒填色法的学习和运用。 2.教学难点:水仙花花叶的造型及前后穿插关系。 四、课前准备: 1、学习任务单。 2、水仙花的相关图片、范画资料。 3、录制水仙花各部分画法的微视频,pa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