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牲灵》教案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陕北民歌形式“信天游”。 2、能力目标:通过管弦乐《赶牲灵》的欣赏,感受陕北地域的民俗、风貌、民歌特点及民间艺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对大西北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欣赏管弦乐《赶牲灵》,感受陕北民歌特点。 教学难点: 唱准四度音和七度音大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预习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动人的故事。 2、了解陕北民歌形式“信天游”。 二、视唱练习:5———i 2———5 2——— i 三、欣赏安塞锣鼓的表演图片和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陕北和陕北民歌及其他民间艺术。 四、欣赏教学: 1、初次聆听乐曲,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所描写的意境中。 2、复听,学生反馈这首乐曲的时代背景。 3、随琴哼唱民歌《赶牲灵》,感受歌曲与管弦乐不同的表现手法。 4、介绍这首歌的由来及民间故事,歌词: 1、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啊呀带上了那个铃子儿呦,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2、白脖子的那个哈叭呦朝南得的那个咬,啊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呦噢过呀来了。3、你若是我的哥哥呦招一招的那个手,啊呀你不是我那哥哥呦噢走你的那个路. 5、介绍“信天游” :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律和美,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6、分析歌词与旋律:陕北方言演唱,语言生活化,对情感的表现大胆、直接,旋律高亢。反映出北方人直爽的性格。分析:在旧社会,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贫困,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谋生,大西北出现了一群特殊的队伍———走西口。有的人生意做得比较大就用骆驼或者马托着货物到远处贩卖,有的人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北京、俄罗斯,如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的乔志庸等;生意做得小的,用驴子托着货物跑到比较近的地方贩卖货物。《赶牲灵》就描写的是发生走西口路上的故事。 7、再次聆听乐曲,分析乐曲演奏特点及曲式结构。 8、拓展:图片展示陕北民间剪纸艺术。 五、教师总结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创设个多的体验环节,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享受音乐的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