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73534

花城版音乐 八下 4.7狂欢之歌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7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花城,音乐,八下,狂欢,之歌,教案
  • cover
《狂欢之歌》教案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理念: “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习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第四单元“世界音乐之窗(二)拉丁美洲音乐”内容时,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声乐、器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美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了解混合型音乐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的特点。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世界音乐之窗(二)———拉丁美洲音乐《狂欢之歌》。《狂欢之歌》是巴西民间歌曲,C大调,4/4拍。热情的桑巴节奏,富有动感的旋律,歌词中的“玛玛帕奎塔”(即桑巴),表现了人们在狂欢节上尽情欢乐的场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加上一段衬词,衬词部分为二声部合唱。混合型音乐是印第安音乐、欧洲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类型、层次、成分、程度不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桑巴起源于巴西,以非洲黑人音乐节奏为基础,融入欧洲音乐旋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歌舞音乐形式,它的音乐主要由打击乐和歌手来完成,舞者则负责舞蹈部分,常用节拍是2/2或4/4拍,节奏快捷、轻巧,变化比较少,音乐热烈奔放,旋律美妙富有感染力,和声浓郁,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现在欧美流行的桑巴,是形成于1920年代的里约热内卢的桑巴。桑巴已经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象征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狂欢之歌》,初步认识巴西桑巴热情奔放、充满动感的音乐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桑巴基本节奏,能够为歌曲《狂欢之歌》伴奏。 3、情感目标:加深学生对“混合型音乐是欧洲、非洲和印第安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了解和共享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狂欢之歌》,能用桑巴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歌曲的和声部分演唱及节奏。 教学方法:视听法、教授法、练习法、体验法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主题曲。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有哪里的音乐风格? 学生回答。 老师请同学谈谈他们对巴西以及桑巴的了解。 老师总结: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它享有“足球之国”和“桑巴之国”的美誉。老师非常喜欢巴西的音乐,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巴西民歌《狂欢之歌》。 二、新课 (一)感受作品 1、老师演唱歌曲《狂欢之歌》,同学们聆听并体验歌曲情绪。 (热烈、欢快、喜悦……) (二)学唱歌曲 1、练声一:“啦”音模唱 2、练声曲二: “啦”音模唱 3、前两条练声曲就是歌曲中的衬词段二声部和声,要求同学们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用跳跃的声音合唱这一部分歌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音乐中的重拍。) 4、聆听音乐范唱。 5、跟随音乐学唱,发现歌曲学唱中的难点。学生提出难点,老师帮忙解决。 6、练习桑巴节奏,能用这个节奏伴唱。 (三)请相互交流讨论:通过练习和学唱这首《狂欢之歌》,你发现了桑巴音乐具有什么样基本特征? 音乐风格:热情奔放,动感摇曳;旋律:C大调,二声部和声,是典型的欧洲音乐特点;节奏:节奏感强烈,具有浓郁的非洲鼓乐风格。 (二)拓展、创编 同学们分成乐队组、歌舞组,即兴表演《狂欢之歌》。 (三)课堂小结 巴西桑巴这种集节奏、歌唱、舞蹈三者合一的音乐文化,它特殊的节奏点、热情奔放的音乐、变化多姿的舞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