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8755

2013学年 鲁人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电子题库:第1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237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3,版含,Word,演练,优化,知能
  • cover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潸然流涕    涕:鼻涕 B.元帝异之 异:惊异 C.更重问之 更:又,再 D.举目见日 举:抬起 解析:选A。“涕”古义是眼泪。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A项,“因”前一是于是,表顺承连词;后一是通过,经由,是介词。B项,“乃”均表示转折,却。C项,“之”前一是结构助词,的;后一是代词“这”。D项,“以”前一是介词,因为;后一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B.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C.明日,集群臣宴会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解析:选A。B项,“居然”古义是显然;今义是出乎意料。C项,“明日”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未来的一天。D项,“宾客”古义是指“门客”;今义是“客人”。 4.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具以东渡意告之 A.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B.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C.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D.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解析:选A。均属于“以”的介词结构后置。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帝问洛下消息     消息:情况 B.具以东渡意告之 东渡:渡水向东 C.元帝失色 失色:变了脸色 D.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举目:抬头 解析:选B。东渡:东迁。 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A项,介词,自,由;B项,副词词尾,……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介词,把;D项,动词,没有。 7.文中省略部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于)元帝膝上 B.(明帝)答曰:“日远。” C.告(元帝)以此意 D.尔何故异(于)昨日之言邪 解析:选C。省略成分是“群臣”。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译文:_____ _____ (2)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译文:_____ _____ 答案:(1)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以知道了。”元帝认为他不同一般。 (2)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涤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欲自发无端          无端:无缘无故 B.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 清言:闲谈,空谈 C.真长遣传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