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形成) 课 题 洗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课时安排 1 主备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了解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的故事。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艺术表现:知道《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每个乐章的名称。 创意实践:聆听《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艺术表现:通过聆听、感受、理解,激发并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了解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难点:感受歌曲情绪,理解作品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保卫黄河》,播放范唱,学生跟唱。 (二)新课讲授 1、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无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2、光未然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3、《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家冼星海与词作家光未然共同创作于1939年3月的一部大型声乐合唱作品。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4、《黄河大合唱》包含八个乐章: (1)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a、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b、小结:采用了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2)欣赏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怀? 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 欣赏第四乐章:《黄水谣》 《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一乐章中,以女生二部合唱为主,在于揭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诉说民众生活中的苦恨。 (4)欣赏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及混声合唱) a、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音乐中有哪些中国民族乐器?起到了什么作用? b、小结:音乐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用了民间音调和锣鼓节奏,突出了作品的民族风格。 (5)欣赏第六乐章:《黄河怨》 《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个性添加 (6)欣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合唱) 《保卫黄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