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而有控制力的声音演唱同一首歌。 2、熟练掌握学唱歌曲的五个步骤。 3、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4、能大胆自信地与他人进行合唱练习,并能认真聆听他人演唱的声部,感受合唱艺术丰富的音响美。 教学重点: 《同一首歌》这首歌曲的艺术性很强,要注意音色、力度、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对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要引导学生控制好气息,用轻柔、有控制力的声音练唱,特别在高音时不要喊叫。 教学难点 1、能准确把握歌曲的音准、咬字吐字和音乐的连贯性。 2、能大胆自信地与他人进行合唱练习,初步体会和声效果,感受合唱艺术的音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一首歌》的原型是30年代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音乐人在上海沦陷后创作的。时逢国难当头,很多人梦想和希望破碎,生离死别。作者创作该曲,并配上词。以此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可当时的局面无法让这首歌传唱。据说作者后来去了延安就杳无音讯了。他的作品就此积压在音乐学院的资料堆中。到了80年代末才被陈哲、胡迎节等人发掘,整理,重新改创推出。 创作于1990年,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1991年杭天琪与香港歌星甄妮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共同演唱《同一首歌》,这也是《同一首歌》第一次公演,成为回顾历届春晚经典歌曲的曲目之一,2000年央视举办《同一首歌》栏目,蔡国庆、毛阿敏等多人作为该栏目的压轴演唱。从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二、接下来跟随老师进行五个步骤的练习 1、看谱面 2、打节奏 3、唱简谱 4、朗诵歌词 5、对应简谱唱歌曲 老师:同学们一起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三、听歌曲:《同一首歌》 第一遍:只是听,不唱,发现自己哪儿有问题; 第二遍:跟着录音轻声学唱; 第三遍:老师带学生演唱一遍,发现学生易错的地方,之后做局部的教唱。 注意:歌曲的情绪变化 老师:跟着伴奏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思考:1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一个部分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3整首乐曲哪一句达到了歌曲的高潮?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演唱形式? 答案:A、B两个部分。 A部分抒发了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部分从高音开始形成全曲的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分组或分声部演唱。 四、介绍合唱 合唱艺术起源于17世纪欧洲教堂的唱诗班,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在欧美等国,合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称为“合唱生活”。合唱艺术从五四运动开始才传入中国,到现在 还不满一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合唱艺术得到快速发展,有一些团队已经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合唱讲究声和、音和、情和 ,做到了“三和”声音就有了美感。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地中最年轻的家族。黄自先生于1933年写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之一。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后很快传遍了全中国。他的《生产大合唱》、《九 一八大合唱》和《牺盟大合唱》都是各具特色的合唱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合唱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合唱团体,业余合唱也十分活跃。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肖白、王久芳、王强、张英民等创作的《幸福河大合唱》,荣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比赛一等奖,60年代初期问世的《长征组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瞿希贤等作曲家们改编的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阿拉木汗》、《乌苏里船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等,都成为我国合唱经典之品,深受人们喜爱,同时还有大量创作合唱歌曲和套曲,使我们的合唱舞台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五、总结:现在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