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100年前荒凉的车站如今已成为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汇集的繁华之地。 1904年,第一声汽笛在小小的郑县响起,惊醒沉睡3500年的古城,郑州开始搭乘时代的列车,前进,发展,壮大,繁荣,开始承载太多人的喜怒哀乐。 ●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城市与乡村 1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世界文化遗产与保护 3 城市与乡村 1 3 1 2 4 乡村 城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城市与乡村 1 农村→耕作 牧村→放牧 渔村→捕鱼 林场→伐木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生产方式不同 城市与乡村 1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火车拉来的城市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交通便利(沿交通线、沿海等地)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井、泉、河湖等地) 聚落形成发展的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 ……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大庆市我国最大的石油城,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庆油田中心—萨尔图,原为草原野甸,1955年开始建设,1959年9月26日“松基3号井”喷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时值建国10周年大庆前夕,正式取名“大庆油田”。 石油带来的城市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据图说出A、B、C、中哪些地区聚落分布较为集中,哪些地区聚落稀疏或没有聚落? C B A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比较发达,所以聚落分布密集。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民居与自然环境 寒冷地区的气候,风劲、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特点: 在东南亚的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上层住人。 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高架屋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特点: 在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作用: 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天然黄土 就地取材 深藏土中 冬暖夏凉 黄土高原窑洞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而在冬天来自西北的风非常严寒;夏季非常炎热。 黄土具有直立性 自然环境与聚落 2 江南水乡 顶斜檐宽 防雨防晒 依水而筑 方便灵活 世界文化遗产与保护 3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传统聚落是长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世界文化遗产与保护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