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二 地球的公转 ● 阅读黄土高原地形图,找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 结合实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的公转 1 概念: 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方向)。 现象1: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1 23.5°N 23.5°S 3月21日(春分) 6月22日(夏至) 9月23日(秋分) 12月22日(冬至) 3月21日(春分) 6、7、8月为夏季 12、1、2月为冬季 9、10、11月为秋季 3、4、5月为春季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移动示意图(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地球的公转 1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阳光各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含赤道)一年直射2次,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现象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1 观察思考 地球公转是怎样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的?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 现象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1 6月22日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现象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1 12月22日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 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赤道上的各个地点,全年 昼=夜。 23.5 N 0 23.5 S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23.5 N 0 23.5 S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 昼渐长, 夜渐短 昼>夜 昼渐短, 夜渐长 昼<夜 昼渐短, 夜渐长。 昼<夜 昼渐长, 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往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 现象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1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又叫太阳高度。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观看动画思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何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的公转 1 五带的划分 地球的公转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