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087466

人美版(北京) 二年级上册美术 教案 第4课 丰收了(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998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北京,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cover
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丰收了》 班级及教材 学科 美术 课题内容 《丰收了》 班级 二年级 人数 教材版本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本课将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标中提出“美术课程内容应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美术课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本课在学习内容上根据学校地处农村地区而定,班里都是农村的学生,提前让学生到农田、果园等地方看一看丰收的果实、蔬菜、粮食等农作物,感受丰收果实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状多样和大小各异。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丰收的场景,体验那种热烈的色彩及喜悦的心情。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用美术的方法去表现生活。2.理论依据本课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为理论支撑主要采用支架式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1)情景:本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进入学习情境。2)过程: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分析比较、直观感受、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法建构新知,解决本课重难点。3)评价:通过集体展示,多个学生自我评价说一说画面如何表现丰收了的主题,评价他人作品,自我展示提升美术语言表达能力。4)意义建构:最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前后遮挡关系、聚散、大小对比的知识表现丰收的场景。学会描绘、欣赏身边的事物,将课堂升华。针对随读生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设置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回答后给与大大的肯定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通过师生共助让他能够在关爱、友善、和谐的氛围中进步、成长,为随班就读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让他在“绿色教育”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是一节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绘画创作课。学习本课前让学生到农田、果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丰收后的喜悦。课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大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各种果实的外形,了解丰收季节丰富美丽的色彩,通过教师的拼摆和直观演示学习组织画面的方法。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丰收了”的作品。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地位、作用及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前面三课的教学内容《有疏密变化的线条》《有趣的刮画》《小花猫在睡觉》和后面的两课《千姿百态的桥》《好看的器物》共同构成“造型·表现”的学习单元,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第一册《多彩的秋天》一课中学习到表现秋天的色彩十分相似,但画面的组织更加丰富,因此无论从知识,还是技能方面,《多彩的秋天》一课都为本课做了铺垫。一年级下册《画蘑菇》、《漂亮的童话城堡》、《汽车的联想》几课中学生学习到能抓住物体的外形特征用基本形进行表现的方法,为本课能抓住果实特征进行表现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普通学生 随班就读学生 (从多元智能和学习型角度分析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和倾向性,为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本班11名孩子家都住在附近,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对农田、果园并不陌生,但是缺乏丰收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丰收的含义至关重要。课前让学生到农田、果园里进行采摘的活动,让学生提前感受收获的喜悦,为理解丰收含义作铺垫。二年级孩子属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刚刚认识了几种简单的线条、形状、色彩,对于这种创作,在画面构图、主次关系、遮挡关系方面都是难点,因此教师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