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95899

第27讲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学案—2022年高考历史主干梳理及考点汇编(统编新教材)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419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国家,历史,教材,新教材,统编,汇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7讲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②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及苏联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3)国内调控———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①措施: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②影响:20世纪50~70年代初,经济增长“黄金时期”;20世纪70 年代,“滞胀”现象。 ③调整 a.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政府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b.结果: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复苏。 (4)国际协调———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①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②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①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②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发展。 (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 (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4.“福利国家”制度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3)成效:有利于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引发“滞胀”的原因之一。 (4)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就减少福利开支,在提高效率和维护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5.社会运动 (1)背景:私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2)表现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争取平等权利。 ②妇女运动: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 ③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1.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的发展 ①成就: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发原子弹、氢弹,人民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②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赫鲁晓夫改革 ①主要内容 a.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②结果及评价 a.积极: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得了一些成效。 b.局限: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社会矛盾依然尖锐。 (3)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主要内容: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结果: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4)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主要内容 a.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b.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②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5)苏联解体:19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