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20414

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六课 拥军秧歌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81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六,拥军
  • cover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自信、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认识降记号,唱准降7音。 3、积极参与秧歌舞基本舞步的学习,能与同学一起随着《拥军秧歌》的歌声扭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视唱能力,并初步具备了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充分的演唱和表演,让学生感受陕北歌舞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拥军秧歌》。 难点: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加表演。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听一听、看一看” 1.课前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师生歌声问好。 师:同学们,欢迎跟我一起走进音乐课堂。哪位同学刚才进教室时留心听到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叫什么名字?(生答)对 这是阿宝演唱的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来到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去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民俗风情和民件歌舞。 2.播放微课视频《陕北—红色革命老区》 “陕北--红色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省的北部,所以称作陕北。这里有非常独特的风景:沟壑纵横、黄河咆哮;这里有非常独特的民居:窑洞;这里还有非常独特的民间歌舞—信天游、小调、秧歌……。在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微视频的展示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陕北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为后面的歌曲学习打下基础。】 师:生活在这红色摇篮里的人们,大自然赋予他们高亢、空旷的歌喉。听,他们的吆喝声传来了。 活动二:【发声练习】“喊一喊” 1.课件播放吆喝声。 师:哦,原来是勤劳朴实的陕北老乡给八路军送粮呢,我们也赶快加入他们的队伍,来学一学这吆喝声吧! 2.引导学生模仿吆喝声,进行发声练习。 (1)提出要求:声调拉长,气息均衡,声音从额头送出;表情自然大方。 (2)老师与学生对喊练习。 师:同学们,送粮去了! 生:哎,来了! (3)男女生对喊。 【设计意图:喊话是生活在山区人民最快捷的交流方式,用喊话进行发声练习,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山区人民的生活,曾加情趣。】 活动三:【学习新歌】 “唱一唱” 引入:刚才同学的热情感染了我,老师也想唱一首陕北民歌,同学们请打拍子配合老师。 师弹唱全曲,学生整体感知。 (1)出示歌谱,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情绪?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欢快地、高兴地、热烈地······,仿佛看到老百姓赶着猪羊给八路军送粮的热闹场面。(板书:2/4 欢快地、热烈地) (2)出示课件,介绍歌曲背景。 这首歌曲创作于1943年春节,是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羊》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又名《拥护八路军》、《拥军小唱》,后来还用于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的插曲。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赶着猪羊慰问八路军,唱起了欢快的《拥军秧歌》,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舞,是为了表达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师小结:这首歌曲,我们要带着欢快、热烈、自豪的情绪来演唱。 2.学唱歌曲。 (1)老师按节奏教读一遍。 (2)师打拍子带读歌词。 师:同学们,要想唱出歌曲中欢快、自豪的情绪,首先要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朗诵歌词。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用“la"模唱。 (4)跟唱旋律。 a.唱准音降7 师;刚才我们在唱旋律时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殊的音乐记号呢?(生:b降记号)并简单的介绍降记号。 师:现在我们把它带进旋律来唱一唱。(播放旋律) b.唱准附点八分节奏 师:歌曲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