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思想品德)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本考试大纲。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效,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12--2013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五、内容目标 (一)目标要求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认知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具体要求如下: 1.记忆: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 2.理解:运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3.比较: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异同,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 4.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组成要素或部分,明确有关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层次,把握其中涉及的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5.应用: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观点应用于新情境,正确调动某个知识描述和阐释有关事物和现象,说明事物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6.综合:通过各种要素和各个局部构成一个整体,组成过去没有清楚呈现的结构;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调动和运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问题。 7.论证: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价值、依据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8.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全面、客观、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9.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内容范围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包括其中七、八、九年级的部分内容。内容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板块 学习领域 (内容呈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成 长 中 的 我 心理健康 (认识自我) 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 2.理解情绪对人的作用。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4.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1.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3.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