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26745

湘艺版 八年级下册 音乐 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 教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8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艺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单元,春江花月夜
  • cover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了解常用的民族乐器音色特点,培养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鱼咬尾”。 3.感受《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背唱音乐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鱼咬尾”。 2.感受《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背唱音乐的主题。 教学设计: 课前欣赏:《春江花月夜》配乐诗朗诵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1.介绍《春江花月夜》。 2.认识几种常用的民族乐器 琵琶:清澈明亮,圆润柔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古筝:高音区清脆,低音区浑厚,高山流水的感觉。 二胡:圆润柔和,优美动听,近似人声。 萧: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 三、欣赏乐曲 (一)欣赏乐曲的主题呈示部分《江楼钟鼓》,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1.出示主题旋律,带领学生跟随音乐旋律,身体律动。 2.带领学生,唱最后一句。 (二)欣赏第一变奏部分《月上东山》 1.学生跟老师一起唱乐曲的最后一句旋律。 2.了解音乐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换头合尾。 (三)欣赏第四变奏《渔歌唱晚》 1.思考:a.在这段旋律中出现了那些乐器? b.乐曲的力度、速度上出现了哪些变化? c.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了解“鱼咬尾”音乐创作形式。 (四)欣赏第六变奏《欸乃归舟》 师: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琵琶琶音的衬托下,乐队奏出由慢渐快、由弱到强的旋律,表现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的情景,把音乐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继而恢复平静,轻柔之中转入尾声。 (五)尾声 二胡和箫先后奏出悠扬的主题,自由的曲调再次出现了引子特征。结尾处速度渐慢,力度渐弱,直至消失。表现出轻舟在江面上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的场景。 四、课堂延伸:学唱《春江花月夜》 欣赏完了乐曲我们一起来吟唱一下这首古曲的主题旋律。 1.老师弹琴,请同学们用“啦”模唱。 2.老师教唱唱词 3.老师带小乐器伴奏教唱唱词 4.学生带伴奏演唱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