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41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材梳理(16.辛弃疾词三首)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442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庖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青玉案·元夕》21世纪教育网 词牌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这个词牌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横塘路”。 《鹧鸪天》 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半死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走近作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属山东)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背景纵览 《青玉案·元夕》 联系作者身世,这首词大约作于作者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鹧鸪天》21世纪教育网 小序中,已将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戏作”,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登临的地方,题目中已写清楚,就是“江西造口壁”。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这一旧事,据有关文献记载,大体是这样: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侵入赣西,隆韦占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点刑狱时,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字词梳理 1.字音 蓦然(mò) 阑珊(lán) 锦襜(chán) 娖(chuò) 白髭须(zī)021世纪教育网 2.多音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形近字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