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51651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212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 ) A.徘徊(huí) 蒸融 明察秋毫(细毛) B.赤裸裸(nuǒ) 收藏 一声不吭(出声、说话) C.依偎(wēi) 明媚 饶有趣味(特别) D.亲吻(wěn) 柔搓 一视同仁(仁爱)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 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 3.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 B.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心理描写,“希望”相当于提示语“想”) C.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动作描写,“蹲、拨弄、爬、找、更多”都是动词) D.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尼尔斯)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个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稍纵即逝的形态。 C.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这一描写流露出朱自清对人生深深的绝望。 5.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下面这些感受与列举的事件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心情:欣喜若狂 事件:参加书法比赛,获得金奖。 B.心情:归心似箭 事件:在车站等待在外打工一年未归的妈妈。 C.心情:忐忑不安 事件:偷偷拿压岁钱买了悠悠球。 D.心情:追悔莫及 事件:体育课上偷拿了同桌的跳绳,导致他被罚。 二、日积月累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全神( )( ) ②一视( )( ) ③千门( )( ) ④骄阳( )( ) ⑤热泪( )( ) ⑥念念( )( ) 1.含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填序号),像这样的词语还有: _____、_____。 2.与“不偏不倚”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与“心神不定”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填序号) 3.在下面的句子里填写与词语⑥结构相同的词语。 (1)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_____。 (2)太阳他有脚啊,_____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二)根据括号里的情境,就心情“好”和“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两种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奔跑在田野中) 好:_____ _____ 不好:_____ 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的情感。 2.【品词析句】下面选项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此处运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词析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_____,这里借指_____。 4.【整体感知】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