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三下第三单元第2课时聆听 课题 《空山鸟语》《荫中鸟》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介绍二胡的结构、音色特点以及演奏方式。认识民族吹奏乐器笛子,熟悉笛子的音色,简绍刘天华作曲家。过程与方法: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着重感受并听辨“空山”与“鸟语”的主题音乐,并能根据乐曲的情感展开联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空山鸟语》和《荫中鸟》这两首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音乐的联想与想像能力,培养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使学生感受民族乐器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难点 通过聆听,分析乐曲的曲式构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二胡和插竹笛的图片并讲解:这两种乐器都属于我们民族乐器,二胡是拉弦乐器,笛子是吹管乐器。教师介绍拉弦乐器的种类。 你认识图片上的乐器吗?它们属于乐器分类的哪一种?拉弦乐器你知道有几种?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空山鸟语》 作者介绍: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欣赏乐曲:教师播放乐曲视频并讲解———这首乐曲演奏乐器是“二胡”。乐器介绍:二胡的结构琴弦、弓子、琴皮、琴轴、琴杆、琴筒。复听乐曲:教师播放乐曲并示节奏。分段欣赏:教师分别播放乐曲的音频并讲解。欣赏引子:教师播放引子音频并讲解———引子通过音的高八度重复,运用了力度的对比,犹如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空山幽谷的意境,令人神往。空山中的回声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乐主题:这段主题由第一、二、三段旋律构成,刻画了鸟儿们或一跳一跳,或东张西望的形象,随着速度的由慢到快,音乐显得活泼生动,空山幽谷中顿时有了生命、有了生机。早起的鸟儿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主题并讲解:这段主题由第四、五段旋律构成,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时而对答、时而齐鸣,展现了一副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鸟儿们的争吵教师播放尾声部分音频并讲解:尾声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力度渐弱、速度减慢,仿佛又回到了空山幽谷的意境之中。幕下的山谷5、教师总结讲解: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使鸟语音乐化。但这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深深地渗透了“人”的感情,抒发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学生听老师对乐器作者进行介绍。2、听一听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知道演奏乐器的结构是怎样的吗?学生试着说一说二胡的结构各部位的名称。学生欣赏乐曲音频并试着感受空山和鸟语的节奏。4、学生分段欣赏作品并分析。学生欣赏引子部分音频并回答:这段旋律描绘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并给引子取一个名字。学生欣赏第一部分音频并回答:这段主题由几段旋律构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学生欣赏第二部分音频并回答:这段主题由几段旋律构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学生欣赏尾声部分音乐,并试着说一说这段音乐是哪一段的再现,旋律的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名字。5、学生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并思考: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作品的寓意何在。 1、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欣赏乐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主奏乐器二胡的构造。3、让学生体会节奏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通过分辨两部分的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来体会作品情绪的变化。5、再次欣赏,带着对作品的理解更能体会乐曲的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