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82434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2 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501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频率,稳定性
  • cover
6.2 频率的稳定性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试验让学生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在某一常数附近,并据此能估计出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 2.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抛掷一枚图钉,落地后会有几种情况?这几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教学说明】培养学生猜测游戏结果的能力,并从中初步体会试验结果可能性有可能不同.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图钉试验 1.两人一组做20次掷图钉游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介绍频率定义:在n次重复试验中,不确定事件A发生了m次,则比值称为事件发生的频率.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并将试验数据汇总填入下表: 3.请同学们根据已填的表格,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小明共做了400次掷图钉游戏,并记录了游戏的结果绘制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观察图象,钉尖朝上的频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归纳结论】 在试验次数很大时,钉尖朝上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即钉尖朝上的频率具有稳定性. 【教学说明】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形象直观的统计图进而得出结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141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频率稳定性的认识,初步体会用频率可以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探究2:硬币试验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 2.各组分工合作,分别累计进行到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并完成下表: 3.根据上表,完成课本P143折线统计图. 观察上面的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观察P144表上的数学家所作的掷硬币试验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支持你发现的规律吗? 【归纳结论】 (1)在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 (2)我们把这个刻画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3)一般地,大量重复的试验中,我们常用不确定事件A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事件A发生的概率. 5.想一想: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又是多少 【归纳结论】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A发生的概率P(A)是0与1之间的一个常数. 【教学说明】一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发现过程,当试验的次数较少时,折线在“0.5水平直线”的上下摆动的幅度较大,与开始的猜测有矛盾,让学生动脑得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的次数不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自发的把全班试验的结果都统计出来,学会进行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过程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并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一箱灯泡有24个,合格率为80%,从中任意拿一个是次品的概率为( A ) A.0.2 B.80% C. D.1 2.从标有1、2、3、4、5的5个小球中任取2个,它们的和是偶数的概率是( C ) A. B. C. D.以上均不对 3.一名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其中2次命中10环,2次命中9环,6次命中8环,针对某次射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射中10环的可能性最大 B.命中9环的可能性最大 C.命中8环的可能性最大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