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98741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7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1-2022,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诗作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著有《杜工部集》。 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等。 生平 35岁之前 读书游历 《望岳》 长安十年 接近人民 《兵车行》 安史五年 人民疾苦 《春望》 “三吏” “三别” 成都五年 相对平稳 《蜀相》 《客至》 漂泊五年 老病孤舟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 《登高》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像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759年,诗人杜甫避乱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于城西浣花溪边修建了几间草堂定居,开始了在蜀中较为稳定的生活。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吟咏诗韵,诵读诗篇 1.朗读诗歌 (1)明确朗读节奏,理解全诗含义。 七律的节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朗读感知 (1)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叹惋、伤感) (2)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见所感。 以意逆志,赏析全诗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讨论:1. “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寻:说明作者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表达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示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2.描写郁郁葱葱的翠柏有什么作用? ①写实,写出展现了武侯祠周围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写出的历史悠久,表现出其静谧肃穆的气氛; ③象征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 思考:1、说说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精妙?好在何处? (讲解炼字类考题解题方法 步骤:解释含义→描述景象→分析手法→阐明作用) ①“自”意思是“徒自”,“空”是“空有”的意思; 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这里的景色虽美,诗人都无心玩赏,“热闹是它们的”,表现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氛围; ③运用反衬的写作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结构上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④表现出诗人此刻心中对诸葛亮深深的崇敬和无限的哀思与追怀。 2、”自”、”空”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明确: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手法:用典 情感:以诸葛亮的典故,评述了诸葛亮定大计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讨论:1、“英雄”指的是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①“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他从小立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