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219526

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脍炙人口的歌(之二)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51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花城,喜洋洋,出来,太阳,之二,脍炙人口
  • cover
《太阳出来喜洋洋》 一、教学内容 粤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 二、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写了旧时代人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民歌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 以“ ”为主,构成 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线的起伏不大,但却特别明快。这种级进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言音调。句尾落在属音6上,形成半终止。下句六小节: 以“6”为主,采用了 四音列进行。旋律中强调了 四度进行,这就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 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法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郎扯光扯”,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衬词的的增加使下句扩充为两小节,从而使民歌成为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打破了对称的两句式乐段结构,显得更加活跃。 三、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中国民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歌曲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在课堂学习这一空间中,通过师生、生生间合作交流,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知识与技能: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合作讨论表现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并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四、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情绪,并学会合作、讨论表现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音乐学习中善于发现音乐的变化之处,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听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在欣赏时注意这几首歌曲演唱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媒体播放音乐) 音乐片断一:《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音乐片断二:《信天游》陕北民歌 音乐片断三:《牧歌》内蒙民歌 师:三首歌曲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 生:高亢、嘹亮、拉长声…… 2、欣赏图片 师:老师在去年暑假去了位于我国四川省北部的风景旅游胜地———九寨沟,哎呀,当一踏进九寨沟时,我的心都醉了:那里风光旖旎,草木青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寨沟的风景吧。(媒体播放九寨沟风景,并伴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视听民歌,使学生迅速进入音乐学习的氛围,同时为下一步总结山歌的特点作了铺垫。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要说吸引我的可不光是这些,更有那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学生用“la”跟着钢琴哼唱。 3、歌谱教学。 (1)、教师唱歌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用了哪些音? 生:do、re、mi、sol、la。 师:民歌通常都是由这五个音构成音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中开头是“re”,结尾也是“re”,中间还出现一些“re”,这种调式叫“re”调式。让咱们再来欣赏一首“re”调式歌曲吧!(媒体播放《绣金匾》) [设计意图:通过找这首歌曲中用了哪些音,进而学习了民歌调式,并拓展欣赏了一首“re”调式歌曲。] (2)、师: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条旋律,你有什么发现? (媒体出示) 旋律变化一: 旋律变化二: 生:两条旋律都是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谱…… 师:听老师唱这两条曲谱,请同学们思考这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