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36803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6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54491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汉武帝 西汉鼎盛 汉初的统治 温故知新 (休养生息政策) 巩固 大一统王朝 第 12 课 汉 武 帝 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出现了繁荣、强大、统一的局面,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但是大臣都拥戴这位年青的皇帝吗? 文韬武略,发扬光大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刘邦共封了7个异姓王(功臣)和9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高祖刘邦的愿望实现了吗? 王国诸侯的奢侈生活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玉2498片,金线重1100克) 平乱———启用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先“削” 后“平” 削藩———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加强中央集权。 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面临着亡国的威胁。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颁布了“推恩令” 什么是“推恩令”? 小故事:汉武帝时,河间王刘德的声望很高,天下英杰都争相投奔。一次,汉武帝问他治国之道,他对答如流,言谈中,还讲到历史上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得天下的事情。汉武帝听后很恼火,用讽刺的口吻对刘德说:“商汤以七十里取天下,文王以百里取天下,河间王就好好努力吧!”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中央统辖的郡 中央统辖的郡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由皇帝封他们侯国,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刘邦封王 七国之乱 景帝平乱 加强控制 武帝推恩 解除威胁 中央 诸侯 中央 诸侯 一统初政 削夺众诸侯,推恩一妙计。 不费多少力,再现大一统。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推恩令” 妙在何处? 汉武帝 诸侯 谪长子 其余诸子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王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汉武帝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 得到封地的子弟不仅没有反抗,还感受到皇恩浩荡。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兵不血刃 转移矛盾 分化实力 作用: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 你送來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zhòu)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史称“酎金夺爵”。 想一想: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进一步削弱诸侯国割据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政治上的统一。 2、加强监察,建立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最早由汉武帝创建。开始时相当于钦差大臣,监督地方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政府反映情况,仅仅有监督的权力。 政治上 刺史巡查 皇帝 司隶校尉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刺史制度:刺史监视所属郡国主要官员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 汉司隶校尉印文 政治上 削弱诸 侯国势力 加强监察 加强了 中央集权 道:陛下万岁!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臣以为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 法:启奏陛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