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59860

第2辑:太虚幻境对联+嘲甄士隐-《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7次 大小:267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赋选,词曲,红楼梦,士隐,嘲甄,对联
  • cover
第2辑:太虚幻境对联+嘲甄士隐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注释】 1.太虚幻境:太虚,指虚无飘渺的太空。出自《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幻境:虚幻的境界。出自唐·王维《为兵部祭库部王郎中文》:“深悟幻境,独与道游。”曹雪芹将二者组合,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仙境,当寓“虚无空幻”之意。 2.“假作真”一———意谓如果以假为真,真假必然混淆,那么真的也可能被当作假的;如果以无为有,有无必然混淆,那么有也可能被当作无。影射世人真假不分,是非不辨。 【赏析】 甄士隐炎夏伏几盹睡,梦见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下凡。他上前搭话,请一见此玉,但不及细看,就被夺回,说是已到幻境。见到的是一座大石牌坊,上有“太虚幻境”四个字,两边就是这副对联。太虚幻境,意即虚幻之地,作者假托的仙境。太虚,本谓空寂玄奥境地, 故亦指宇宙或天。 甄士隐梦中所见的这副对联,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也曾同样看到。两次岀现是着意强调,同时也借此点出甄的遭遇和归宿是贾的一生道路的缩影。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此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 的,才不至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但是历来许多谈论《红楼梦》的人多在辨别真假有无上走入了 歧途,主观臆断,穿凿附会。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集外集拾I嘲甄士隐I遗 〈绛洞花主〉小引》)他们以假作真,无中生有,实在免不了受到这副对联的嘲笑。 小说中借“假语”、“荒唐言”将政治背景的“真事隐去”,用意是为了避免文字之祸。如说曾 “接驾四次”的江南甄家,也与贾府一样,有一个容貌、性情相同的宝玉,后来甄家也像贾府一样被 抄了家,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乱贾,以假作真。此外,如作者不明写秦可卿诱发了宝玉渐成熟 的性意识,而假借宝玉做梦等等,也与这副对联所暗示的相契。如果从文艺作品反映现实这一特 点说,弄清“真”与“假”、“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鲁迅曾有深刻的论述: “只要知道作品大抵是作者借别人以叙自己,或以自己推测别人的东西,便不至于感到幻灭,即使 有时不合事实,然而还是真实。其真实,正与用第三人称时或误用第一人称时毫无不同。倘有读 者只执滞于体裁,只求没有破绽,那就以看新闻记事为宜,对于文艺,活该幻灭。而其幻灭也不足 惜,因为这不是真的幻灭,正如查不出大观园的遗迹,而不满于《红楼梦》者相同。……我宁看《红楼梦》,却不愿看新出的《林黛玉日记》,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天。……幻灭以来,多不在假 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三闲集 怎么写》) 嘲甄士隐(癞和尚)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注释】 1.“惯养”句:可笑你对女儿娇养宠爱,存着一片痴心。 2.“菱花”句:菱花指英莲将来改名香菱。空对雪澌澌:隐喻英莲将遭受冷落乃至虐待。 雪:“薛”的谐音,指薛蟠。 澌澌:落雪的声音,形容大雪。“菱花”两句暗指英莲虽被爹娘娇惯,将来却做薛蟠之妾,而且将受到冷落乃至虐待。此联隐喻甄英莲及其家庭的命运。 3.“好防”一联:此联暗指后文甄士隐家将于三月十五日遭火灾。好防,谨防,要当心。元宵: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赏析】 甄士隐抱三岁女儿英莲上街看热闹,遇一僧一道,那僧一见就大哭,要士隐把女儿——— 所谓“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舍给他。士隐不理睬,他就大笑起来,念了这四句诗。 癞和尚能预知未来,这是一种迷信观念,尽管它是作者的艺术虚构。小说中写元宵节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谐音“应怜”,据脂评。下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