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59861

第34辑: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9次 大小:43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赋选,词曲,红楼梦,三十五,联句,即景
  • cover
第34辑: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第七十六回) 【说明】   这次黛玉、湘云两人相对联句,是在寂寞的秋夜中进行的,情调之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将它截住续完。诗用“十三元”韵,这一韵部中的字,如“元”、“繁”、“坤”、“言”等,现代口语读音已差别较大,但在诗中并非转韵或走了韵,因为旧体格律诗是按照一千年前沿袭下来的韵书中所分的韵部来押韵的,虽然后来读音已有变化,但做诗的人仍旧是遵守韵书的。排律两句一韵,“三十五韵” 就是一共七十句。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注】 清游拟上元———上元:元宵节的别称。 此句意谓中秋节赏月与元宵节观灯一样清雅。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注】 撒天箕斗灿———箕斗:即南方的箕星和北方的北斗星。泛指星星。 此句意谓撒满天空的星星光辉灿烂。 匝地管弦繁———匝地:遍地。引申为到处。 管弦:泛指音乐。 繁:热闹。 此句意谓到处都能听到热闹的音乐声。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注】飞盏,举杯。启轩,打开窗户,为赏月。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注】剪剪,风尖细的样子。暄暄,暖融融,就心情而言。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媛。 【注】 争饼嘲黄发———嘲笑老年人(以“黄发”代指)争吃月饼。化用了宋·秦再思《洛中记异》之典:“(唐)僖宗幸兴庆池泛舟,方食饼餤(有馅的饼),时进士在曲江有闻喜宴,上命御厨各赐一枚,以红绫束之。故徐演诗云:‘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餤来。’”因“曾”与“争”谐音,故林黛玉(实为曹雪芹)来了个“偷梁换柱”,以“争饼”开玩笑。大概曹雪芹也意识到将“争饼”作为典故有点勉强,故又让林黛玉点明“争饼”就是“吃饼”,且点明此典出在唐代。可见其用心良苦。 分瓜笑绿媛———分瓜:将西瓜切开。中秋切西瓜是为了祭月,且切瓜还有讲究。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又曰:“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状。” 绿媛:泛指年轻女子。“绿”指乌黑的头发,“媛”指美女。 此句是嘲笑姑娘们争吃祭月的西瓜。 又注: 即“嘲黄发之争饼,笑绿媛之分瓜”。黄发,老年人。绿媛,年轻姑娘。“绿”即“绿鬓”、“绿云”,也就是女子的黑发。争饼,争吃月饼。湘云说这句“杜撰”,黛玉说:“‘吃饼’是旧典。”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黛玉借争吃饼来说争名位,故“嘲”之。分瓜,切西瓜。《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黛玉说“分瓜”是“杜撰”。其实“分瓜”即乐府中所谓“破瓜”,将“瓜”字分拆像两个“八”字,隐“二八”(十六岁)之年,唐人曾用之。段成式《戏高侍郎》诗:“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藕”谐“偶”)时。”即是“笑绿媛”。湘云借以作戏语。    香新荣王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注】香新荣玉桂———香新:清新的香气。 荣:繁花盛开。 玉桂:桂树的美称。 此句意谓盛开的桂花散发出清香。 色健茂金萱———色健:花色极其鲜艳。 茂:义同“荣”。 金萱:萱草的美称,因其花色金黄而得名。萱草又名“金针菜”、“黄花菜”;古人以为种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忘忧草”。萱草又可代指母亲,故此句又有祝愿普天下母亲健康长寿之意。因黛玉、湘云的母亲都已去世,故湘云批评黛玉“不犯着替他们颂圣”,也就是犯不着替别人颂扬母亲的圣德。 全句意谓繁茂的萱草花闪烁着金光。 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