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59864

第3辑:贾雨村的律诗+联语+绝句-《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1次 大小:29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赋选,词曲,红楼梦,绝句,联语,律诗
  • cover
第3辑:贾雨村律诗+联语+绝句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贾雨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注释】 1.口占五言一律———意谓随口念出五言律诗一首。 口占:口头吟诗吟词。 五言律:“五言律诗”的简称,亦简称“五律”。诗体之一。即每句五字的律诗,每首共八句四十字。如果每句七字,则称“七言律诗”,简称“七言律”或“七律”。如果每首超过十句(不论五言、七言),则称“排律”或“长律”。因其有一整套严格的格律规定,故称“律诗”。 2.“未卜”句:未能预料自己对甄家丫鬟的心愿能否实现。未卜,不可预知。 三生愿:指婚姻。三生,佛教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转生之说。 唐代李源与圆观(亦作圆泽)和尚很要好。两人同游三峡时,见一妇人汲水,圆观对李源说:“这妇人就是我托身的地方,再过十二年的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与你相见。”圆观说过这话后,就死了。后来,李源如期到杭州去赴约,见一牧童口唱山歌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牧童就是圆观的后身(见唐代袁郊《甘泽谣 圆观》)。这是宣扬前世有缘的宗教故事,后多引申指男女姻缘。 小说中“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即借此意。3.频:时时刻刻。此联是贾雨村自谓欲与甄家丫鬟(后文才交代其名字为娇杏)结姻的愿望不知能否实现,因而增添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愁绪。 4.敛额:皱眉蹙额, 愁闷的样子。 5.“行去”句:此句说甄家丫鬟看到了他,离去时“不免又回头一两次”。 6.“自顾”二句,看 看自己一副倒霉的样子,哪配找对象呢?顾影,孤单一身,形影相吊,自惭功名未就之意。风前,说漂泊淹留, 羁旅他乡。 这里化用了“顾影自怜”一典。典出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意谓看着自己的身影也觉可爱。表示自我欣赏。 谁堪,何堪、怎堪。月下传,指成亲。俦,伴侣。月下俦:这里化用了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的故事:唐人韦固夜过宋城,见一老翁在月下翻看簿册,问之,才知是婚姻簿子。老翁并携赤绳,言其一旦用此赤绳系住一男一女之足,二人必成夫妻。后人即把“月下老人”奉为婚烟之神。这里是成婚之意。 此联是贾雨村一面顾影自怜,一面暗想:将来谁能做我的配偶? 7.“蟾光”二句:意思是希望月光也能引起女方的思念,又同时期望自己能“蟾宫折桂”,功名得意。蟾光:月光。因相传月宫中有蟾蜍,故称。又暗用“蟾宫折桂”的成语。晋·郤诜获得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名后,对晋武帝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若昆山之片玉。”(事见晋·王隐《晋书》、通行本《晋书·郤诜传》)唐人将“折桂”之“桂”傅会为神话传说中月宫之“桂”,遂产生了“蟾宫折挂”这一成语。事见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郤诜对策东堂,自云‘桂林一枝’也。自唐以来用之……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言有蟾,故又改桂为蟾,以登科为‘登蟾宫’。”参见第九回“蟾宫折桂”注。 玉人:美人。这里暗指娇杏。 此联是贾雨村借月光而隐寓两层意思:一是希望自己能像月光那样到楼上去看他倾心的娇杏;二是企盼自己一旦金榜题名,必定先向娇杏求婚。 【赏析】 甄家丫鬟猛见房中的陌生人,感到奇怪,回头看了他一下。可是,贾雨村偏把自己的歪念头 硬加于人,以为对方是有意于他,还“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真是想入非 非,可笑之极。他愁眉苦脸,自惭形秽,恨不得马上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以便博得一个女子的欢心,满足自己的欲望。诗歌活画出这个穷酸儒生的心态。 这首五律,从文字技巧上看,作得还是相当工稳的。起、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