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赏《匈牙利舞曲》 教学目的: 1.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ABA,了解乐曲的强弱快慢的丰富性。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图谱了解乐曲强弱快慢的丰富性。 教学难点:感知乐曲ABA的曲式结构,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和速度。 教学准备: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故事《小矮人挖宝藏》以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勃拉姆斯图片,引出课题: 在今天的音乐教室里老师要带同学们认识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名字叫勃拉姆斯,出生于1833年,他一生中做过许多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带来来他的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名字叫《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二、听赏音乐 1.师放音乐,学生欣赏。 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心情怎么样? 2.这首音乐很好听,老师也非常喜欢,听到这首乐曲不但心情很好,想唱想跳,而且老师还要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在这首音乐里还隐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隐藏在这首音乐里的故事? 3.讲述故事:小矮人挖宝藏 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一群小矮人,每天他们都要出去寻找宝藏。这一天,小矮人又要出门去找宝藏,他们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在一个山脚下挖了起来。挖呀挖呀,挖呀挖呀,累的汗都流出来了,小矮人轻轻拭去汗珠。挖呀挖呀,挖呀挖呀,突然,他们发现了宝藏!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汗珠又流了下来,小矮人也不休息。终于,他们挖到了宝藏。小矮人围着宝藏跳起舞来,一圈,两圈,三圈,四圈......小矮人把宝藏装在一个袋子里拖着回家,宝石好重啊!他们每走四步都要蹲下休息一下。拖呀,拖呀,谁知把装宝石的袋子拖破了,他们什么也没得到。第二天,小矮人又出门寻找宝藏,挖呀挖呀,挖呀挖呀,累的汗都流了下来,小矮人轻轻拭去汗珠。忽然,他们又发现了宝藏!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汗珠又流了下来,小矮人还是不肯休息。终于,他们挖到了宝藏, 回家了!!! 4.提问: (1)小矮人第一次挖到宝藏后发生里什么事? (2)最后他们挖到宝藏没有?师: 这个故事和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老师画了一张图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带学生观察图谱,说一说这些图谱像什么) 5.师带学生观看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图谱是不是和音乐里的故事一样?你听到的音乐速度有什么变化? 三、分段欣赏。 1.师:好,我们来分段欣赏,同学们仔细听听哪些音乐强,哪些音乐弱。 2.听第一段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感受A段乐曲的速度强弱变化。(用字母A来表示) 3.听第二段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感受与第一段音乐的区别。(用字母B表示) 4.听第三段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想一想这段音乐和前边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用字母A来表示) 5.师小结:我们听到的音乐,乐曲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不一样风格,而第三段又重复了第一段的音乐,我们叫他ABA结构。 四、表现音乐 1 .完整欣赏音乐,学生完整看图谱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师和学生一起创编动作,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强弱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结构:ABA。 2.学生听音乐集体表演。 3.观看交响乐《匈牙利舞曲》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了解了这首乐曲在速度上、力度上的音乐特点,这首乐曲在最初创作的时候,是一首钢琴四手联弹曲,今天我们欣赏的是有管弦乐队演奏的。《匈牙利舞曲》一共有21首,我们今天欣赏的是第五号,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找找其他的匈牙利舞曲,把他们带到课堂上来,我们一起来分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