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271043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276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时期,第一,金元,复习,期末
    (课件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期末总复习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02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从960年隋朝建立到1038年明朝建立。本单元主题就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票。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960 契丹建国 统一蒙古 916 1234 1206 北宋建立 1038 西夏建国 1115 金朝建立 1125 金攻灭辽 1127 金灭北宋 1227 蒙古灭夏 1234 蒙古灭金 忽必烈即位 1271 元朝建立 1276 元灭南宋 1279 元朝完成统一 1368 元朝灭亡 北宋的 建立 政权建立 局部统一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 行政上: 财政上: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后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收其兵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设置知州分割知州权力 夺其权 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制钱谷 考点1.1:北宋的建立与加强中央集权 宋朝重文轻武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重用文臣掌握_____,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大幅度增加_____,提高进士地位; (2)武将受到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影响 (1)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且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朝廷财政负担增加。 军政大权 科举取士名额 考点1.2: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史料分析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①太祖:赵匡胤 ②原因:藩镇割据 ③解决办法:夺其权,收精兵,制钱谷。 ④启示: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重文轻武政策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北宋战与和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兴庆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东京 1004,澶州之战 1005,宋辽议和 史称《澶渊之盟》 1044宋夏议和 考点2.1:辽、西夏、北宋对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与宋战与和 金 南宋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上京(会宁) 汉族 1127年 赵构 (宋高宗) 临安(杭州) 1140郾城大战 1141年宋金议和 《绍兴和议》 1125年灭辽 1127年灭北宋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考点2.2:金与南宋的对立 (蒙古)元 1206年蒙古 1271年元朝 蒙古族 成吉思汗 忽必烈 大都(元) 《澶渊之盟》内容 《宋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