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 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段欣赏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掌握和音乐表达的情感领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梁祝》主题歌--《化蝶》,观看故事简述视频。 师: 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讲解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 二胡协奏曲等。 二、新课教学 1、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蝴蝶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 同年5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 乐章标题协奏曲。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 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相爱”: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 再现部:“化蝶”: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五、学生演唱: 《梁祝》爱情主题。 2、作品赏析: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 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 结构。 呈示部--相爱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 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 图画;在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大、小提琴的对答,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在一段小提琴自 由的华彩过后,引人了活泼的回旋曲,描写他们同窗三 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戏的情景;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抗婚 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 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主题;.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着用 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两个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交替出 现,最后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乐曲转入慢板,大、小提琴的第二次对答奏出了缠绵悲切、时合 时分的曲调,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音乐突然急转直下,激昂而果断。以散板和快板的节奏表现祝英 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她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 婉转,泣不成声。突出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和悲痛控 诉。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哭灵;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出了 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这时坟墓炸开,英台纵身投坟, 全曲达到最高潮。乐队齐奏,是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讴歌。 再现部--化蝶 音乐再次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和竖琴的音乐将人们带入神仙 境界。我们又再一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旋律。 人们仿佛看到梁祝化做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主题的多次移调演 奏,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 思考问题: ①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