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0744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1《望海潮》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61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2022,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望海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2、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赏析点染手法,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鉴赏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萦。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大潮天下奇观,西湖美景更是秀色可餐。美景如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苏轼曾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杨万里却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柳永又是如何描绘人间天堂的美景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 二、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钱塘江潮天下奇观,杭州乃观潮胜地之意。 三、整体感知———读 1.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要求:“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 (1)学生朗读———点评(学生)———指导朗读 (2)朗读指导: ①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②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③。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2 、再读诗文,把握情感 多媒体展示: 思考:上下阕词人各“夸”什么?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繁华、清嘉 3、三读诗文,梳理大意 要求: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文。 点拨:上片主要夸杭州自然风光美丽和都市繁华。 下片下片主要夸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景象。 四、品读鉴赏 1、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同学们可以联想到哪些景致呢?(或者西湖,或者灵隐寺,或者雷峰塔,……)那么, 问题: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这些景致有什么特点?(初步梳理全词脉络) 明确:景致:钱塘江潮,西湖美景。 特点:宏伟壮观,清秀美丽。 2、自古以来,描写杭州,描写西湖的诗词多不胜数,其中不乏上乘之作。柳永笔下的杭州却别有一番风味。那么,他是如何来描写这些景致的? 提示:从艺术手法、语言锤炼方面赏析 (学生先自己思考,可炼字,可品意,可赏情,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进而合作探究,每组代表归纳本组讨论要点,学生发言。) 重点赏析两处:(1)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策略:分别从品意、练字、抓艺术手法等角度入手,意在让学生明白赏析诗词尤其景物描写的角度是多样的) 点拨准备: (1)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追问:若把“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云”字写堤上之树高而多;“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有色彩,有感觉;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涛翻涌、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逼真,画面壮观。 “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小结:可见柳永也能用豪气。此句的气势不下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下于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点拨:A、“三秋”、“十里”时空并举,“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花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四时风光无限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