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圆润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四) 一、新课导入 l、欣赏感受,初体江南 学生听着江南的民歌走进课堂。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老师弹奏电子琴。弹完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知道刚才老师用电子琴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茉莉花》。(点击课件) 师:那它又是哪儿的民歌呢 生:江苏民歌。 师:是的。老师刚才演奏的正是名扬海内外的我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谁能哼唱几句让我们欣赏一下? 2、听着旋律,跟唱练声 师:不错!看来我们的同学对《茉莉花》这首歌还是非常熟悉的。再来考考你们,你除了知道《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 生:《月儿弯弯照九州》、《姑苏风光》、《紫竹调》、《绣荷包》、《无锡景》…… 师:同学们真棒,能知道这么多江苏民歌!说到江苏的民歌,大家都是朗朗上口。俗话说,说得比唱得好!我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得比说得好(点击课件)!请看屏幕,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唱出你所听到的旋律。 师:老师说的果然不错,你们的确唱得比说得好。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你们刚才所说到的诸多江苏民歌中的其中一首--《无锡景》。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踏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的一段电子琴独奏《茉莉花》,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所弹奏的优美旋律中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由此引出老师的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引导提问下走进江苏的民歌。“俗话说,说的比唱的好,老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的比说的好!” 通过我的这句话引出下面两小段的模唱(选自《无锡景》的前两段旋律),这个过程不仅及时调动了课堂气氛,并且为后面的唱歌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二、学唱新歌 1、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老师点课件请同学们先欣赏全曲--《无锡景》。欣赏完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说这首曲子美吗 生:美。 师:想不想再听一遍 生:想。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学生欣赏第二遍。(点击课件) (设计意图: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要唱好歌就要处理好情感的表达,要处理好情感就必须要有生活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欣赏无锡的无限风光,去体验无锡的美!) 2、先唱后识,水到渠成 欣赏完第二遍。 师: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都爱唱。我注意到,刚才在欣赏的时候,有些同学在下面轻声的跟着哼唱,其实你们不必如此拘束、害羞,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唱你们就尽情的唱吧! 学生欣赏第三遍(点击课件)。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边听边跟着音乐哼唱。 师:我们的同学真的很不简单,我还没教,就已经能听着音乐把歌曲唱出来了。你们在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师:说得很好。这样做的确很亲切。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点击课件)学生一起朗读歌词。 师:(点一名学生提问)读了歌词,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