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20099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 1.2.1欣赏 保卫黄河 教案

日期:2025-09-2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35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2.1,欣赏
  • cover
《保卫黄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选自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通过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以及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壮丽情景。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选自《黄河》第四乐章,由合唱改编而来。两者虽然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两者在音乐情绪上都激昂热情,气势宏伟,充分表现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了一定的聆听经验,在聆听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但自己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与见解大胆、准确地用语言表述上大部分人还存在障碍。同时,当今的初中生,对革命题材的音乐不感兴趣,平时对这类作品了解聆听也很少。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难点: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营造氛围 1、由《黄河怨》导入作品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段难忘岁月。下面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歌曲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哪位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黄河怨》这首歌曲以悲痛欲绝地音调哭诉了一个惨遭日寇蹂躏的妇女,痛失丈夫和孩子,最后满怀仇恨投河自尽的真实故事,她是千千万万抗日战争下不幸妇女的代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惨无人道的屠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反击,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也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战发出了怒吼。请听。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唱的《黄河怨》,拉近此类歌曲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深情的演唱可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仇恨,既可以顺利的过渡到《保卫黄河》的欣赏,也为《保卫黄河》提供了一个对比欣赏的素材。) 二、音乐赏析、情感体验 1、初听《保卫黄河》,谈初步印象。 听完了这首《保卫黄河》,与《黄河怨》做一个对比,大家能不能谈一谈歌曲给你的初步印象。 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 《黄河怨》的演唱形式是独唱,那《保卫黄河》你们听出来了吗? 2、《黄河大合唱》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刚才两首歌曲都出自于同一部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你们知道创作出这部伟大作品的音乐家是谁吗?简介词曲作者 《黄河大合唱》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被誉为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那这样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东渡黄河,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变应运而生。1939年的除夕,光未然在延安朗诵了这首诗,当时在场的冼星海听后十分兴奋,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抓住诗稿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民族史诗,我要将它写成一部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辛创作,一部呕心沥血之作《黄河大合唱》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