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20109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 5.2.4十八相送 教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9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5.2.4,十八
  • cover
越剧《十八相送》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音乐鉴赏的能力,但对于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加大学生的兴趣培养。本单元戏曲撷英属于地方戏曲的知识。戏曲艺术与八年级的京剧昆曲有所联系,同时地方戏曲与七年级的小调集萃有所关联。本节课是传统戏曲———越剧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越剧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感受越剧音乐抒情优美,细腻委婉的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导学生学唱《十八相送》唱段,体验越剧的唱腔特点。 2.通过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表演动作,体验越剧表演的基本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戏曲的认知度,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体验越剧唱腔的基本特点,了解越剧的起源发展。 二、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一、学习越剧发音及咬字 二、唱准旋律中的小腔 、拖腔 三、学生对越剧表演动作的把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分别表演演唱三个戏曲唱段 1. 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为救李郎离家远” 2. 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师问:(1)两个唱段分别属于哪一种戏曲?作品名字是什么? (2)分享你了解的其他戏曲形式 引出本课———越剧 二、课程新授 1.《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 初听作品 教师范唱———越剧《十八相送》 边听边思考:越剧的发音、咬字和唱歌的发音、咬字有什么区别? 3.学习越剧唱腔 (1)唱词学习 教师范读:“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搭对。喜鹊满枝喳喳叫,向你梁兄道喜来。” A.引导学生用柔美的音色和带假声的方式念唱词,体验唱腔音特点。 B.引导学生用宽厚的音色和真声念唱词,体验唱腔的音色特点。 (2)唱段学习 A.教师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 B.聆听教师演唱(演唱的旋律和教材的曲谱不完全一样) 提问:你们唱的旋律和老师的演唱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C.小结 一字多音,乐谱中的装饰音,使得越剧在演唱过程中更加的委婉、细腻;乐谱中的音节一个挨着一个,以极进和小跳为主。让旋律显得比较平缓。越剧的小腔、拖腔就是越剧唱腔的难点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只有唱准唱好小腔才能唱出越剧的韵味; (3)这两个角色分别属于什么行当? (小旦、小生) (4)体会祝英台和梁山伯第一段对唱中的第一句唱腔。 (祝:书房门前一枝梅 梁:弟兄二人出门来)对比区别。 4、体验越剧表演 (1)再次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2)引导学生模仿 “书房门前一枝梅”的表演动作(手、眼睛、和脚步的配合) 他们一路上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真是存在吗?是通过什么方式告诉观众的? (3)小结:越剧表演的一般特点 程式性、虚拟性、动作精确细致表达内心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教师补充) 2、知识拓展 1、越剧的代表乐器———越胡 (乐器演奏,学生代表表演) 2、介绍越剧的流派 3、介绍越剧的经典剧目 《红楼梦》、《碧玉簪》、《西厢记》、《祥林嫂》等。 解放后改编、新编的剧目,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为中国戏曲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四、总结 1、越剧有着优美婉转的腔调,含蓄动情的曲词。我们中国还有非常多种类的戏曲,每一种戏曲都孕育了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形成了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风格。 2、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欣赏 五、作业 课后搜集越剧唱段并欣赏,把学习的越剧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 【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音乐课堂的难点。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戏曲的经历并不多,而怎样让学生学习越剧的唱腔,体会到越剧的魅力,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