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30567

仁爱科普版七上地理 2.2海陆变迁 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369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仁爱,科普,地理,海陆,变迁,教案
  • cover
第二章 第二节《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一、 概述 本节课属于科普2011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内容包括 “沧海桑田”、“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板块的运动”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质疑,积极探索、科学求证、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2、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及山系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收集实例、资料说明海陆的变迁和大陆漂移说的科学性;通过阅读板块分布图,了解海陆变化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要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科学发展史,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对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难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自主科学探究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它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证精神、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个阶段。 五、资源 ·科普2011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 ·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相关视频和图片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就在我们问好的同时,我们脚下的大地是否在运动?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海陆的巨大变化?〖学习新课〗 一、沧海桑田〖活动一〗自主学习:寻找海陆变迁的证据,并解析其成因。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痕迹;3、荷兰的围海大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和 。 【提问】刚才,局部地区有海陆变迁。从全球角度看,七大洲四大洋的整体轮廓是固定的,还是变化的?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活动二〗【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角色扮演』从全球角度看,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两种观点:活动论与固定论。假设你是魏格纳,眼光落在世界地形图上,你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猜想? 1)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_____(数量)块大陆,它周围是一片汪洋。2)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_____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3)现在的分布状况:_____大洲、_____大洋。观察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变化?【提问】魏格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三、板块的运动〖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读课本P42图2.22认识六大板块:1)请你在图中填出各大板块的名称。 2)哪一个板块几乎完全为大洋?3)大洋洲位于哪个板块 ? 2、板块在不断运动: 总结:板块既有大洲,也包括大洋;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读课本P42图2.22,找一找有几种箭号?说一说分别表示怎样的板块运动方式?3、板块的内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