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46686

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溜溜山歌

日期:2025-11-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2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
  • cover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 《溜溜山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 《溜溜山歌》 2、音乐游戏 《夸秋天》 3、听 童声合唱《采山谣》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体会秋天劳动的快乐。 2. 学会音乐游戏《夸秋天》,初步接触并感受多声部节奏和旋律合成的音响效果。 3. 聆听童声合唱《采山谣》,通过歌曲表演,深入感受秋天喜人的景色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1、下滑音的演唱 2、对多声部音乐节奏的掌握和配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1、 感受秋天。 现在正是深秋时节,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秋天的风光,看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对秋天的印象! 2、 夸秋天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丰收的秋天,更加令人喜悦。 1、学习第一声部。(节奏声部) 师: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夸秋天》。 (出示儿歌) 香香的苹果,甜甜的梨,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美味的水果,丰收的秋,秋天真可爱。…… 听老师来读一读,你发现老师读的有什么特点(很有节奏感。) 让学生也有节奏的读一读。 指导学生把香香的甜甜的味道夸出来,能读出2/4拍节奏的特点。 学生再读。 2、 学习第二声部。(旋律声部) 听,小杜鹃也来夸秋天了。小杜鹃是怎么叫的呢?(咕咕) 它也想象同学们一样有节奏的夸秋天呢? 老师有节奏的读儿歌。学生听一听,哪两句的节奏是一样的。 小杜鹃也高兴的唱了起来。 老师根据旋律唱第二声部。 学生跟琴唱,再跟伴奏唱。 3、 合声部。 一部分学生读节奏声部,另一部分学生唱旋律声部。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感受声部合成的音响效果。 三、唱秋天 过渡语:田野非常的热闹!丰收时节,农民忙着收庄稼,采摘果子。他们经常边唱歌边劳动,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一同来享受劳动的乐趣。 1、 请同学们边听变想,这首山歌为何取名《溜溜山歌》。播放1 生:有好多地方出现了溜溜 师:其实溜溜属于民歌中的衬词,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可以丰富歌曲的表现 你还发现了其他衬词吗?呀嗬嘿 读好附点节奏(两遍) 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读最后一行。 2、 听老师来唱一唱,现在我也要和农民一起去摘果子,把篮子准备好!注意观察老师动作的变化!播放2(范唱) 生答:先摘下面的,后摘上面的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你能找到老师在歌曲中哪里的旋律部分摘果子的吗? 老师唱,你们和老师一起做一做 3、 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唱准音高。边唱边做动作。播放3(学唱) 4、 果子成熟了,老师还能唱出果子落下来的声音呢。(清声唱) 听,你在谱面上发现了什么记号,可以表示果子下落的声音 下划音,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 5、 跟着电子琴接唱(孩子唱第一部分,老师唱第二部分)唱出下滑音(电子琴弹唱4) 6、 这首歌除了唱,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还出现了说唱的部分。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一说,说唱要有节奏感 民歌讲究字头的演唱,要求咬清楚每句话的第一个字。 跟琴单独练唱 7、 你们觉得今年的收成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衬词中体会到的。 生答:呀嗬嘿 我们要加把劲才能把果子运回去呢? 一起读一读,唱一唱 跟琴单独练习唱 老师范唱,最后一行,体会字头音的唱法 生:学唱 8、 交换部分,老师唱第一部分,学生唱第二部分,唱出字头,唱出干劲!((电子琴弹唱5) 9、 完整的跟伴奏(播放6) 10、 下面老师唱蓝色色块的部分,你们唱黄色色块的部分 11、 边唱变想这是怎样的演唱形式!(播放7) 刚才我们用的演唱形式呢,叫一领众和。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也呈现出了富有变化的歌唱效果,这不正是团结协作的力量吗?这首歌曲的寓意也正是如此!(一棵树不成林……) 12、 跟着伴奏完整的唱一唱,一同享受劳动的乐趣 四:听《采山谣》 过渡:秋天漫山遍野的果子都熟了,小朋友也背起背篓到山林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