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课为秋季开学的第二课,学习本课内容时正值教师节前后,本课围绕“教师”这一主题选材,《老师呀请你别生气》的歌词紧紧贴近学生校园生活,且采用现在流行音乐中说唱结合的形式演唱,更能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在歌曲结束部分设计了拍手、跺脚等声势动作,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是歌曲更具活力。演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师生之间亲密和谐的感情。 教具: PPT课件、钢琴、录音机、歌谱、黑板…… 课时: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是一首诙谐、风趣的儿童歌曲。作者采用轻松活泼的节奏成功刻画一个活泼调皮、天真可爱的男孩形象。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较规整,每个乐句都是四个小节,采用附点和切分等节奏型,用陈述的语气唱出三年级的小男孩犯错误后向老师道歉,请老师不要生气的情景;第一乐段之后,有六小节的念白,以说唱的形式列举了小男孩活泼调皮的表现;第二乐段的节奏拉宽,音区升高,呼唤般的旋律抒发了小男孩恳请老师相信自己会长大,会改正错误的思想情感。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是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三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活动能力较强,喜欢律动及各类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识谱及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3、积极参与音乐表现。 【学习重点】 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学习难点】 1、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的准确把握。 2、歌曲后半部分的多声部体验。 【评价任务】 1、能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3、积极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准备】 三种不同颜色的一次性纸杯若干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绿色代表四分音符,黄色代表八分音乐,红色代表四分休止符。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制备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如:X X用两个黄杯表示读 ti ti X X用两个绿杯表示读 da da 0 0 用两个红杯表示休止两拍 2.游戏过程。(1)第一条节奏:黄杯 黄杯 绿杯 红杯 红杯 (2)第二条节奏: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绿杯 (3)第三条节奏: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1、通过节奏游戏,初步认识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通过节奏游戏,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2、通过游戏感受歌曲中说唱部分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这三条节奏。先由学生尝试读出节奏,再看老师的手势读出节奏,最后填上歌词,学生按节奏正确读出歌词。 环节二: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的念白部分有一位同学将他调皮的事情编成了ROP,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自由读一读,看哪一个组读得又齐又准。(出示歌曲念白部分)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1)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这位同学因为这些调皮事可没少让老师生气,为了请求老师的原谅,他用音乐的方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吧! (2)初听歌曲。问:这位同学是如何表达歉意的? (3)复听歌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为这位同学加油鼓励吧! 4\4 X X X X | X X X X X | 跺 拍 跺 拍 跺 拍 跺 拍拍 脚 手 脚 手 脚 手 脚 手手 (4)随乐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会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5)指导学生唱好第二乐段。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2)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