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 歌曲《无锡景》教案 教材分析:《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又叫《侉侉调》,清末就开始流行于江南一带,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与《茉莉花》一样都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词描述了无锡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乐句落音分别为i 5 3 1,旋律趋于下行。乐句、乐节的句读处,常用“呀”“末”等语气助词,再加上吴侬软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回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能力目标: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尝试用方言演唱片段,能背唱一段歌曲,用普通话、方言均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中享受民歌演唱的乐趣和江南小调细腻委婉的美感。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歌声演唱; 教学难点:音乐的节奏和小调味道的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竹笛,打击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随着老师吹奏的竹笛曲《无锡景》进入课 2.导入:提问学生感觉刚刚老师吹奏的曲子像哪个地区风格的曲子,并同时出示课件图片(歌词内容里面的景观地区)引导学生回答江南地区,然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无锡景》。 3.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旋律特点(歌曲细腻委婉,旋律引导学生去找简谱里面只有12356没有47,从而介绍五声调式) 2.再听歌曲,判断歌曲判断歌曲段体并为歌曲分乐句,部分学生可能会判断不正确。此举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头脑里建立歌曲的框架结构(一段体,四个乐句) 3.再听歌曲,辅助简谱,找出曲谱里面的装饰音(讲解里面的装饰音) 4.简单的练声,mi53 ma42 mu1-(强调音高准确,音量不必太大) 5.老师弹琴,学生跟着旋律唱简谱(2—3遍,注意尽量把装饰音唱出来并说出加装饰用之后的特点) 6.熟悉基本熟悉之后,跟琴用la 模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7.提出学生容易唱错的几个节奏单独讲解(附点节奏,切分,十六分和十六分附点等) 8.歌词学习,首先找出方言词汇并做解释以及语气助词 9.试着加入歌词跟琴慢速演唱,并从中感受体验民歌细腻有趣的特点(分节歌,一曲多词) 10.演唱熟练之后,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演唱 11.找出歌词内容里的风景名胜,出示图片介绍(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阿炳(华彦钧)) 12.回到歌曲,再听听用吴语方言演唱的版本,对比有什么不同(方言的吴侬软语更具特色,显得更加的曲折委婉,优美动听) 四.小结:在欣赏《金陵十三钗》插曲《无锡景》的视频中结束本节课,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今后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的无限魅力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