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55926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 9.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_教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106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关系,间的,变量,表示,表格,教版
  • cover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并尝试用语言和符号去刻画。 (三)情感与态度: 在探索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能从表格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的规律。 2.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右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从17岁以后不同年龄段男孩女孩的身高情况: (1)自身比不同年龄平均身高情况如何? (2)男、女孩不同年龄身高的比情况如何? (3)大致的描述青春期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教师指明:这个图形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如什么时候女孩平均身高变化不大,什么时候男孩比女孩身高增长的势头大。 现在我们只研究一个量(比如男孩的平均身高)与另一个量(如男孩年龄)之间的关系,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关心自己。 (二)探究新知: 体会概念 实验:小车下滑的时间。 实验内容: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支撑物高度/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80 小车下滑时间/秒 实验要求:四位同学上台共同完成,一位操作车、一位接车、一位按表、读表、一位记录,其他同学观察。 (实验得到的数据可能是:支撑物高度20厘米,时间1.47秒;支撑物高度30厘米,时间1.10秒;支撑物高度40厘米,时间0.91秒;支撑物高度50厘米,时间0.78秒;支撑物高度60厘米,时间0.71秒;支撑物高度70厘米,时间0.65秒。) 实验完成后提问: (1)这个实验过程中,有哪些量是变量?(学生自由回答) (2)在这个实验中,哪个变量随哪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概念、因变量与自变量的依赖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支撑物高度每增加10厘米,下车下滑的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提问(3)当支撑物高度8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有理即可) (三)应用新知、目标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变量等概念,以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大胆回答,理解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等概念,活动2、3以分组必答的比赛形式进行,活动4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活跃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5、6学生自由回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1.北京2008年奥运会(2008.08.08-08.24)中国金牌总数情况: 天数 1 2 3 4 5 6 7 8 … 17 金牌总数/枚 0 2 6 9 13 17 22 26 … 51 上表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金牌总数与天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天数是自变量,金牌总数是因变量;金牌总数随天数的变化而变化。) 2.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人口总数/亿 5.42 6.72 8.07 9.75 11.07 12.59 13.35 提问: (1)表中有哪些量是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从表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3)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 (4)你能根据此表格预测2019年时我国人口将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