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三节 《真菌》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用品引入,消除学生对真菌的陌生感,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真菌。再以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为例,介绍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及繁殖等方面的特征。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明确了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为后面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做好了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对动物、植物以及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真菌的相关知识。其次,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蘑菇等一些大型真菌属于植物,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更正这些学生的错误认知。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常用物品往往漠不关心,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人类和真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种类。 2.描述真菌的主要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 3.说明真菌的结构与其营养方式是相适应的。 (二)能力目标 尝试用对比的方法找到真菌区别于植物和细菌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真菌的结构与其营养方式是相适应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真菌的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 真菌的结构特征与营养方式是相适应的。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有的细菌能引起食物腐败,那么,烂橘皮上的长毛现象,皮鞋上的霉斑,馒头的发霉长毛现象也是由细菌引起的吗? 2.我们发面用的酵母菌是细菌吗? 3.蘑菇 、木耳是植物吗?若不是植物又是哪类生物?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后,引出课题《真菌》。 【研学新知】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真菌,并进行分类: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真菌 小型多细胞真菌:霉菌 多细胞真菌 大型多细胞真菌:蘑菇、木耳等 二、真菌的结构特征 1.酵母菌的结构特征 PPT展示酵母菌、细菌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图。 提问:酵母菌与细菌细胞有什么不同?酵母菌与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观察图片,比较后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酵母菌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细胞核构成,但无叶绿体。 2.霉菌的结构特征 教师讲述:夏季馒头发霉后会长毛,这些“毛”称为菌丝。霉菌的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 PPT展示霉菌菌丝显微结构图。 学生观察图片,尝试分辨两种菌丝。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两种菌丝的区别及其功能,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霉菌的菌丝由许多细胞首尾连接而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无叶绿体。 3.小结真菌的细胞结构 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是单细胞真菌还是多细胞真菌,它们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不具备叶绿体。 三、真菌的营养方式 提问:真菌没有叶绿体,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自养还是异养?) PPT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1.酵母菌发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分解面粉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面团中出现大量的蜂窝孔。 2.腐烂的水果会散发出酒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水果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从而散发出酒味。 3.发霉的橘子橘皮变软:菌丝分泌的物质将橘子里面的有机物分解了。 4.木耳长在腐朽的枯木上:朽木最终会消失。 学生分析图片、资料,讨论交流后根据教师引导联系旧知,进行知识迁移。 得出结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