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0530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8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62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小狗,包弟
  • cover
《小狗包弟》导学案 巴金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叙事散文《小狗包弟》,穿越历史云烟,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了解那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解读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 感受巴老给我们带来的勇气和力量。 【学习目标】 1.仔细品读 课文,发掘在质朴语言下的深刻感情。 2.文革背景下的中国文人的命运及一代大师的自我人格解剖。 【重点难点】 重点:包弟的特征;作者对包弟的态度的变化;文章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课时】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 【知识链接】(读一读) 1.作家作品 巴金,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9年《灭亡》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的“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小说,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影响了一代青年。“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 的迫害。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写作背景 “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首先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至1986年8月20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怀念谈人望乡胡风》,历时八年,共完成42万字。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做了十年的奴隶”的“奴在心者”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文革”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 友、出卖良知的行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 【课前预习】(试一试) 1.读下列字词并注音。 舔舐( ) 租赁( )作揖( )叱骂( ) 解剖( ) 堕落( ) 2.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情节。 段落 情节 引子(1)———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开端(2)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结局(6-9)小狗包弟惨遭厄运 尾声(10-13)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 【合作探究】(练一练,讲一讲) 学始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陆九渊) 学习建议: 1.针对探究问题,认真再读课文,圈点标画,初步整理答案;如有新生问题请写下来,预备合探解决。 2. 讨论要求:根据自探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互讲互探互纠,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与其他小组交流;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积极发言,激情高效。 探究点一: 认识一条小狗 问题1. 包第是一条什么样的狗?从文章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正面描写:(1)它有要求时,立直身子,不停地作揖;(第二自然段) (2)对陌生人吠,主人一声叫唤就跑开了;(第三自然段) (3)作揖讨糖果吃,引得客人发笑 。(第三段)———可爱、聪明。 侧面描写:(1)日本通讯社朋友对他很感兴趣,拍摄他的镜头; (2)日本作家由起女士非常喜欢包弟; (3)主人不在家时,每天在家门口等我们出来。有情义、通人性。 概括:她是一条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的小狗。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肖像,或语言,或动作,或心理。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物烘托人,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