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25259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 《琵琶行并序》优质教学课件(共4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004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PPT,47张,教学课件,优质,琵琶行并序
  • cover
(课件网) 琵琶行并序 第一课时 江西九江琵琶亭 导入新课 江西九江市有一座仿唐代园林建筑,名叫琵琶亭。为什么这座占地3300平方米的园林,会以琵琶来命名呢 话还得从公元815年的一首诗说起,就是现在我们要学的这首《琵琶行》。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白居易在诗歌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 一是长篇叙事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种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作者简介 生字正音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朗读课文,读准下列生字。 琵琶,弹拨乐器名。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 táo )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进“曲项琵琶”,犁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题 解 琵琶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题 解 关于歌、行、引 疏通诗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朗读小序,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诗词前的小序,主要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写作原因、写作目的、作者心情等背景内容。 《琵琶行》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疏通诗意 关于小序 生词释义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 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生词释义 第一段,浔阳江头闻琵琶。 内容分析 默读诗歌部分,感知各段大意。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声。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四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