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31246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76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2022,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秦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 2.概括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理解三者之间的血肉联系。 3.解读文本,分析鉴赏,体会散文的艺术特色。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理解三者之间的血肉联系。难点:解读文本,分析鉴赏,体会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分别听粤剧、黄梅戏、秦腔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比较其不同特色。 【拓展资料】 如果说有的剧种像一杯糖水,那么秦腔就是一碗辣酒;如果说有的剧种宛若搔痒,让人颇感惬意,那么秦腔则仿佛是在割肉,让人痛不欲生…… 教师过渡:秦腔初听起来非常粗粝、厚重,并非像听黄梅戏、粤剧一样更容易获得美的享受,要全面地欣赏秦腔,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 二、环节———了解作者知背景 1.了解作者———贾平凹 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 贾平凹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其散文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其中包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哲理,使读者得到心灵净化的美感,。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 《天狗》等,散文《丑石》《月迹》《天气》等。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创作背景 此文创作于1983年。秦腔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陕西及西北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作者对秦腔和秦川人民、秦地生活都饱含热爱,创作了不少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散文,此文即是其一。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秦腔又名“梆子 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贾平凹和秦腔 对于贾平凹,秦腔是门艺术。他对秦腔钟情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岁记事,他就骑在大伯的脖颈上看戏;六岁懂事,自己趴到台角上,听那花旦青旦唱悲戚戚的调子,不觉得就泪流满面,常常挨了舞台监督的脚踹还不动弹。正月十五,三月三,端午中秋寒食节,是秦腔牵着他由春而夏而秋而冬。 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 三、环节二:整体感知理结构 任务: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整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了 解。 第二部分(4-8):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以及秦腔引发的悲喜轶事,介 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第三部分(9-10):描写了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四、环节三:概括特点、思考关联 任务一: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第一部分(1-3段),概括出秦地、秦人、秦腔各自的特点,并思考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方法指引:①概括特点时要从作者的描绘、介绍中提炼出能体现事物属性的形容词。②分析三者的关系时要从土地养育人、人创造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