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 通过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3. 把握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 4. 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开心农场”图片,有图片进行导入。 早在几年前,人们被网上的一款游戏名为“开心农场”深深吸引,甚至不辞劳苦熬夜起来“偷菜”、“种菜”,沉浸在这款虚拟的田园乐土中。而最近几年,很多新闻报道,一些八零九零后新兴白领,不惜放弃在市中心昂贵的居所,换的近郊一处小木屋,一块块农田,只为能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疲惫,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那么,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田园生活如此使人着迷?而这种行为,早在1700年前我国东晋有位著名的诗人,他就放弃了官场生活,选择回归田园,请问他是谁呢? 陶渊明 2、请同学结合你以前所学,结合图片,谈一谈你眼中的陶渊明?简短概括。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三)朗读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教师范读(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学生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四)合作探究 1.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2.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五)分析鉴赏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为何而归? 明确: 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要求学生背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两句诗。 2.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