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4946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7 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0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首,归园田居(其一)
  • cover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竣洁人格。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 3、能够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 教学重点:多角度写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听名家朗读,解决诗歌生字词:羁、拙、荫、暧暧、樊 2、老师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和感情把握。 3、学生齐读。 4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归”字是题眼,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得出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三: 整体感知诗歌 (1)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与守拙归园田 体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紧接着破译“尘网” 、“樊笼”、 “羁鸟”、“池鱼” “旧林”、“故渊”的具体内涵。 明确:“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示对其厌恶 “羁鸟”、“池鱼”自喻,表达渴求摆脱束缚急迫的心境 “旧林”、“故渊”比喻乡土田园生活,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首先是因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体现,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尘网”、“樊笼”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 但是既然诗人“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明确: A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八十三天,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萧统《陶渊明传》)即日解印,离职回乡。这年他才四十一岁。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 B出仕是由于1.生活所迫; 2.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3) 归向何处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再用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种美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融情于景、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白描 注解: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