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67772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五单元《雨打芭蕉》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512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五
  • cover
《雨打芭蕉》教案 【教学内容】 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雨打芭蕉》 【教材分析】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优秀曲目之一,属于民族器乐曲中的“丝竹乐”。音乐情绪轻松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的特点。丝竹乐各种旋律乐器都能够围绕一个共同的旋律骨架即兴发挥,各声部疏密交错,主次分明,有分有合,能够突出地方特色主奏乐器的音色,是学习了解中国民族器乐的佳作。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民族乐器的了解不是太多也不够系统,只对常见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打击乐器,还有七年级学过的一些民族乐器,如马头琴等有所了解。对于民族管弦乐里的其他一些乐器的表现、音色就不太能区分。本课将采用对比聆听乐器音色,视频观看演奏方式,感受、体验、创编等教学方法,分析音乐要素所发挥的艺术表现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民族乐器,通过欣赏、聆听、探究等音乐学习方式感受、体验中国民族器乐的魅力。 通过欣赏聆听《雨打芭蕉》知道广东音乐丝竹乐的主奏乐器及音乐风格,能辨别高胡和二胡的音色,了解“合头换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对广东音乐风格的把握,“合头换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教具准备】电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听音乐片段,听辨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了解这些乐器。对比二胡和高胡,对高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二)、带上这些民族乐器开启我们的音乐之旅。聆听感受雨声的音响,导出课题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第一乐段 (1)、感受音乐情绪,主奏乐器是什么? (2)、出示高胡旋律,再听由几个乐句组成,找出相同旋律的小节,进行旋律哼唱 (3)、介绍“合头换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 (二)聆听第二乐段 (1)、雨开始下了吗?这一段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呢?在聆听中做出听到演奏乐器的姿势 (2)、再听,是由什么乐器来表现下雨声或是雨滴声?为什么用这些乐器来表现,从乐器的音色进行分析 (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样来模仿雨滴的声音?(学生尝试用声势来寻找) (4)出示第二乐段的部分乐谱,通过两种不同的演唱,感受哪一种更适合这个乐段这个乐谱?(顿音记号在这里的作用) (5)师生合作一起演绎,学生用声势,老师弹奏旋律 (三)、聆听第三乐段 (1)、雨是接着下呢还是停了?是越下越大了还是小了? 这一乐段和前两段的音乐情绪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音乐要素起了变化才有这样的效果呢? (2)、抒情部分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四)、欣赏全曲 (1)、介绍广东音乐,聆听全曲 (2)、回顾所学内容 乐种 流行地区 音乐风格 主奏乐器 三、小结 (一)、欣赏聆听广东音乐《旱天雷》 (二)、结语: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对中国民族音乐有所喜爱,能更多的欣赏民族音乐作品,体会传统音乐带来的魅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