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2、了解古筝的音色和基本演奏技法。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演奏技法,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 ,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 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演奏、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演奏技法,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并能运用情绪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教学准备】 古筝、竖笛、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同学们,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 这段音乐就是陪伴了我们20年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是由上海著名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而成。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近这首民族乐曲。 〖设计意图〗 由中央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导入到本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兴趣和想要欣赏本课的愿望。 〖乐曲欣赏〗 『初赏全曲』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听到这首乐曲时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师弹奏全曲 师: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介绍乐曲:这首乐曲的曲名叫《渔舟唱晚》,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傍晚的美景和渔民们非常有趣的捕鱼生活。 ◆介绍古筝 师:老师刚才演奏的乐器大家认识吗?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做“古筝”吗? 教师介绍古筝结构。 ◆学习古筝的几个基本演奏技法 〖设计意图〗 老师弹奏古筝,让学生了解丰富的音色,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复赏全曲』 ◆再次欣赏音乐 师:同学们,这首曲子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划分段落 师:根据乐曲的速度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师介绍欣赏乐曲时的小窍门。 〖设计意图〗 通过边看视频边听音乐的方式,使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为下一步分段欣赏做铺垫。 『分段赏析』 ◆欣赏第一部分 你觉得江南水乡傍晚的湖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教师总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满了整个湖面,此时湖面上静悄悄的,远处是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唱渔歌的渔民。 请为这段旋律创编小标题。 ◆欣赏第二部分 出示第二部分的主题,观察这部分旋律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将这段主题中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起来唱一唱,体会乐曲意境。 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师总结:进入到第二部分后,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湖面上划桨声、流水声、渔歌声交织在一起,好一幅热闹的场景。 师生配合演奏渐快部分,古筝与竖笛声交织在一起,感受这一段乐曲的情绪。 为这段音乐创编小标题。 ◆尾声欣赏 播放尾声部分。 这一段音乐的速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小结: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陆续散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总结全曲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情绪、速度,来感受每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 老师出示两首词,弹奏乐曲,学生们听辨乐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