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90121

湘艺版 四年级上册 音乐 第3课 “告别”与“惊愕” 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5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3课,告别
  • cover
“告别”与“惊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告别”交响曲》和《“惊愕”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注明交响曲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交响曲,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听一听吧!(学生聆听音乐《告别交响曲》,教师给学生讲书上的小故事) 师:乐曲好听吗?有没有谁知道这是谁创造的? 生:海顿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2、新课教学 一、简单了解音乐家海顿 1、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查一查海顿的相关资料,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选择你们要查阅的内容。时间2分钟(利用白板上的倒计时) 2、出示海顿的思维导图 二、欣赏《告别》交响曲 1、讲解海顿小故事即《告别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2、欣赏有巴伦博伊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告别交响曲》音乐视频,形象的展现了故事所讲内容(乐手们演奏完后相继腿长,最后只剩下两个小提琴手还在默默演奏,直到结束) 学生通过视频的欣赏,结合刚才的小故事,更能深刻的体会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所在,更能清楚的知道为什么称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为《“告别”交响曲》。 4、回答问题:①乐曲结束时,你感到它的力度变化是( ) ②故事当中是如何表述的? 5、吹奏体验 学生利用手中的口风琴吹奏C1来体会告别交响曲,首先全部一起吹奏,然后教师点哪一组,哪一组将结束演奏,最后一组点同学,最后只剩下两个学生吹奏,让学生感受音响效果,及乐曲结束时减弱的力度变化。 三、欣赏《惊愕》交响曲 1、讲解海顿小故事即为什么叫《惊愕交响曲》。 2、欣赏视频《惊愕交响曲》,让学生谈感受。 通过学生整体感知音乐,感受这首作品有弱突强的显著力度变化,来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 3、回答问题:①惊愕出现在哪一部分? ②为什么会有惊愕的感觉,海顿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完,教师通过跟学生说话,做出有弱突强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只有运用力度变化,才能达到惊愕的效果,如果没有力度的变化,乐曲将会乏味无趣。) 4、欣赏《惊愕交响曲》的主题部分,出示曲谱让学生观察,找出曲谱中的不认识的记号,并设置问题:①听旋律的时候用手画出旋律线,并在“惊愕”部分举手示意;②听主题旋律有什么特点。 在让学生欣赏主题片段的同时找到本科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力度记号P、PP、ff、顿音记号、#记号,并逐一示范讲解。 3、唱一唱、吹一吹 1、学生唱谱子,熟悉主题旋律(教师利用希沃5里面的器乐钢琴,给学生区分4和#4的音高,和弹奏的要求,为口风琴演奏做准备)。 2、学生口风琴吹奏主题旋律。 ①自由练习,熟悉旋律,熟练指法; ②学生加入力度变化来完整吹奏主题旋律。 4、乐理知识讲解 1、由曲谱中的三个力度记号P、PP、ff引出f、mf、mp力度记号,讲解后让学生到白板上操作,对力度记号进行排序。 2、用“lu”音唱出来,学生在演唱时教师做出渐强、渐弱的手势,引导学生根据力度的变化,手势的变化认识渐强、渐弱记号。 5、总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