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9820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369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物体,答案,学案,质量,测量
  • cover
4 苏科物理第六章第二节 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教材的思维价值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设计独具匠心,并不是单独练习使用天平测量质量,而是“优选方案的思维训练”。 1、用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来研究如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常见思维有 ⑴、直接测量, ⑵、采取“回形针+重物”减重物的“搭配测量”。 ⑶、积少成多、测多算少的“累积法”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科学方法解决新的情境问题”,学生在“长度测量环节”用过“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这里要帮助学生建立“经验链接”。 2、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代表了“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的物体”的质量测量,有两种测量顺序,哪一种更加科学合理呢?方案之间要进行对比。 教学设计思路: 1、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从单纯“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到整套“学习流程培训”,从学会“测量微小物体质量”迁移到“测量液体质量”。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学习流程,展示与评价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自然发生,参与率达到100%。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处合理进行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由独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建立科学的联系,形成一个合理的整体认识,提高思维层次。 4、以往的教学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往往是封闭性的。本节教学做到开放、递进,由回形针、大头针到微小物体,由测质量到测数量、长度等;由测量质量到密度实验等,教与学处在生长态。 学习目标: 1:经历测量微小物体质量的学习流程,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 2:经历测量液体质量的学习流程,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质量。 3: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学习重点: 熟练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学习难点: 比较、选择相对最优实验方案测量质量。 学习器材: 托盘天平(含砝码)6组、回形针、大头针、豆粒(各2组)、烧杯每组2个、一盆水、滴管6个。 学习过程: 一:使用托盘天平的能力测试(使用两组图片检测是否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同时进行比较思维训练;见PPT): 二:学生实验一:测量一枚回形针(或者豆粒、大头针)的质量(多样被测物、方便交流形成共识) 1.课本上女孩小华说“直接测量一枚回形针质量”,男孩小明说“应该一次多放回形针测量总质量,计算一个针的质量”,你们小组选择谁的方案,为什么? 2.如果选择小明的方案,请写出实验步骤: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为 ;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 ⑵把 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调节 ,使横梁平衡。 ⑶分别测量一枚或多枚回形针的质量,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 (提示:本节课一共进行5-6次测量质量,每次称量前都要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实验前要分工:建议采取1主1助2辅式合作,即每次1位同学操作天平、1-2位助手、1位查被测物数量、一位记录数据;下一个测量时轮换工作,这叫人人动手、有序合作) 实验序号 的数量 质量/g 一个 的质量/g 3.在被测物体质量较小时,你认为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方法归纳: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 物体的总质量,然后再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此为 法,即累积法 ;被测物体的个数要适量,一般个数越多,测量误差越 。 在刚才的实验基础上,提问“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一盒大头针的数量”? 学生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实验。 4.学讲效果测试: ⑴.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 )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先测出5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⑵、①用刻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