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修到苗家寨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采用苗族芦笙调的音乐元素为素材创作而成。歌曲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黔湘铁路建成通车后,火车在大山深处的苗族村寨穿行,为苗族村寨的发展带来升级和活力的喜人场面。该歌曲旋律欢快流畅,由四个乐句加扩充句组成,单段体结构。 教学目标: 1. 能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2. 能体会苗寨人民喜庆火车通过山寨时所流露出的兴奋、喜悦心情,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甜润的歌声表达歌曲情绪。 3. 合唱部分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用整齐、和谐的声音进行二声部演唱。模拟鼓点,自编身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能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教学难点: 合唱部分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用整齐、和谐的声音进行二声部演唱。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鼓。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1.教师描绘和学生一起乘坐火车驶向苗寨的场景 ,火车需要音乐和节奏来启动。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学生模仿的两种声音,形成两个声部。3.教师把两种声音加上音高。(在黑板上板书)4.教师当导游,和学生共同驶向苗寨。 1.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火车,并做手势配合。可能出现两种声音(“呜”和“咔嚓咔嚓”)2.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唱高低声部:呜~~~~~ (唱四拍)咔嚓|咔嚓|咔嚓|咔嚓|3.学生唱加上音高后的火车旋律,重复几遍。4.学生观看教师准备的苗族图片(服饰,舞蹈,乐器等) 在聆听音乐中感受歌曲的情绪,有助于演唱歌曲。 1.介绍乐器—木鼓,一起来听一听木鼓发出的三种不同的声音。2.教师讲解木鼓的三种打法(敲击鼓心:冬。敲击鼓边:大。鼓槌互击:的)3.教师用三种敲击方法自由组合节奏。4.教师出示2条木鼓鼓点,和学生一起用声势动作来模拟鼓点。 1.学生听声音,并自己的声音来模仿。(冬,大,的)2.学生感受三种不同的音色。3.学生与教师合作,把教师敲击的节奏用声音描绘出来。4.(冬:拍肚皮。大:拍腿。的:拍手) 冬大 冬大|冬大 大大··冬大 的大|冬大 的大|···|冬大 大0| 感受歌曲鼓点的律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增加学生的兴趣,为之后的歌曲表演打下基础。 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韵律特点,问问学生体会到的感受。 2.再听歌曲,歌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呀?3.三听歌曲,用之前学到的鼓点为歌曲伴奏。(第一段) 4.四听歌曲第一段,要求学生跟着一起唱。 5.教师和学生进行第一段的接龙唱。6.教师在教唱中纠正学生唱得不够好的地方。 1.学生说说自己初听歌曲的感觉,歌曲是什么情绪?2.学生把听到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跟大家分享。3.学生边听歌曲边打节奏。4.学生跟着PPT一起歌唱5.用不同方式唱三遍:师唱生接,生唱师接,生唱生接。6.有感情地齐唱第一段。 多次以不同的目的和方法来听歌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歌曲慢慢熟悉,减轻了学习歌曲的难度。同时用接龙唱的方法来学唱,学生学的更加有意思。 1.教师表扬学生,提示学生歌曲中有二声部的地方。2.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最开始模仿火车的旋律(咔嚓···)3.高低声部分开教学,演唱。前两句分二声部,后面唱同样的旋律。4.教师担任指挥,完整的演唱歌曲。 1.学生找到二声部合唱部分。2.学生和教师一起重温火车的旋律。 3.高声部唱主旋律,低声部学生唱“咔嚓”。然后唱相同的“山花朵朵···”。 4.学生分声部跟PPT完整地演唱歌曲。 模仿火车的旋律作为二声部,难度没有唱相同的歌词那么大,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1. 整首歌曲完整表现,师生合作,教师邀请同学上台来敲击木鼓为歌曲伴奏。2.请学生课后自学歌曲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并自己想想,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式来模拟鼓点为歌曲伴奏? 1.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节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