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游褒禅山记》复习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作者简介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2.(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 ,亦不能至也。 3. (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 4 . (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天津)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余于仆碑,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 (二)文言虚词 1、(浙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福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湖南)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天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安徽)其孰能讥之乎! 复习要求(文言知识) 1、重读课文,结合注释逐句口译。 2、积累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例子。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根据句式特点及语境翻译句子。 复习一:文章脉络 游褒禅山记 记叙 议论 (议论的基础) (记叙的深化) 游华山洞的心得 借仆碑抒发感慨 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游洞的经过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本文把_____和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和“_____ ”的道理。 游山 治学 游山 尽吾志 深思慎取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复习二:归纳主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名作动 死 因为(这个)缘故 名作动 命名 因为 倒 碑文 ……者……也,判断句 动词 文字 辨认 说 大概因为 错误 山 脚 是 山南水北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空旷 名作状从旁边 多 深远幽暗的样子 形作名 那些 形作动,走到尽头 而,连词 代游洞者 懈怠 将,快要 完 于是 一起 动作名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