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22504

9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乌苏里船歌》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3308079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9年级,下册,单元,2课时,乌苏里船歌,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乌苏里船歌》教案 【教材分析】 《乌苏里船歌》选自人音版九年 出卷网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是一首带有浓郁的赫哲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歌曲由引子、主体部分和尾声三个部分组成。歌曲的主题部分为“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引子和尾声都采用了极具赫哲族民歌风格的衬腔“阿郎赫赫尼哪”,其实是赫哲族的一种民间小调,多是人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主要唱词部分是歌曲的主体部分,曲调中有大量的变化再现音调。歌曲主题部分是赫哲族传统民歌《嫁令阁》的音调,并保留了原民歌的切分节奏,歌曲主体部分结束和尾声的扩充句中,巧妙地变结束音徵音“5”为宫音,后又转回徵音“5”。引子与尾声作了徵调式与宫调式两种调式的对比,丰富了调式色彩,使歌曲更富于表现力。歌曲深受欢迎,广为传唱。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掌握基本 出卷网的音乐知识技能,在音乐作品学习中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听过的民歌多,但对于赫哲族民歌的了解几乎为零。本课学习中我将用视听结合、范唱、律动等方法来引领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意境,用抒情柔美得声音演唱歌曲。从而加深学生对赫哲族音乐及相关文化得了解。21cnjy.com 【教学 标】 1.学唱歌曲,感受曲调流畅、婉转、抒情的情绪特点。能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及声音表现赫哲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1·cn·jy·com 2.通过演唱、聆听、感受等 法,学 能够进 对歌曲创编活动。 3.了解装饰 、衬词、 度符号、回声等,学会演唱歌曲的主体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 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难点:了解装饰 、衬词、 度符号、回声等,学会演唱歌曲的主体部分。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走进用鱼皮做衣服的民族(观看视频) 2.介绍赫哲族 中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自古以来, 出卷网这里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人民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里的富庶。赫哲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离不开鱼。他们不仅喜欢吃鱼,还能用鱼皮制作精美的服饰和挂件等。 3.揭示课题 4.介绍乌苏里江 1、新授 (1)初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赫哲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2)介绍歌曲 1.背景 《乌苏里船歌》是黑龙江省民间的一首民歌,在赫 出卷网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革命歌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唱响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颂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郭颂等人在创作中吸收了《想情郎》等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于一九六二年创作完成了《乌苏里船歌》音乐作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结构 引子+主体部分+尾声 (3)欣赏“引子”部分 1.这一段唱词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用的全是衬词,感觉很辽远、壮阔......) ) 2.反复演唱衬词“阿郎赫赫尼哪”在力度和音区上有什么对比? (演唱力度:强—弱—强,第二次演唱高了一个音区,在音乐中称“回声”。) 3.讲解回声在此处表现得意境(这样的演唱效果给人辽阔、深远之感。) 4.音乐中的回声令你想到了什么?(好似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民之间的相互应答,又好似一望无际的江面,渔民的呼喊声渐渐飘向远方......)2·1·c·n·j·y 5.引子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结合歌曲想一想,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竹笛,高亢、嘹亮的音色特点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辽阔秀美的乌苏里江面。)21教育网 (四)欣赏“尾声”部分 聆听并谈谈感受?(尾声是引子的再现,歌声渐渐 出卷网转弱,它不仅起到引子前后相互呼应的作用,也给人带来渔船冉冉远去的印象,使人沉浸在一派诗情画意的意境中,给人余音袅袅、意犹未尽的感受。)【来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