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3815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68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九章,一节
  • cover
第一节 认识浮力 设计说明 本节包括浮力和浮力产生的原因两个知识点。对于浮力这个知识点,可以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对于液体的浮力,以实验———称重法测浮力,来证明只要物体浸在液体中,不管物体在液体中处于什么状态,是上浮还是下沉,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且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则从液体的压强特点来入手分析,不难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2.经历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浮力。 教学难点 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教具、学具 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思考 第六章我们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一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每个力都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我们还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死海不死》,学生观看,引出在死海中会产生如此奇特的现象都是与浮力有关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现象,给学生造成悬念,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 演示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石块的重力; ②用手托起石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变小)。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手对石块有向上的托力。 小组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石块的重力; ②将石块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石块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水对石块有向上的托力。 师生总结; 水对石块产生的力与手对石块产生的力效果是相同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 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 观察教材中图9-4,思考气球膨胀后杠杆还能平衡吗?气球这一侧向上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杠杆左右两侧所挂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气球的体积,气球体积变化导致空气对气球产生的浮力不同,气球体积变大后所受空气的浮力变大,所以气球这一侧向上倾斜。 教师总结: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浮力。 探究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首先回顾前面学习的液体压强知识: 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液体压强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观察教材中图9-5,思考: 1.立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相等) 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不相等) 正是由于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不相等,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不相等,物体才受到了浮力。 2.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 由此式可知,为立方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ρ及g都是定值,则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3.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不受浮力,因为立方体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为零) 4.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不同) 师生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