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4846

初三上册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78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三,上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 cover
题目 第五课《月光》 九年级上册 第五课 本课共3课时 课标与教材 根据新课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积极踊跃的体验音乐”这一要求,本单元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和实践音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塔塔尔族反应爱情生活的一首民歌。歌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伤感、思恋和向往,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着。《春江花月夜》根据一首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改编。全曲共分十段,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作品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德彪西的钢琴小曲《月光》就是一首迷人的作品,它以轻盈的乐音描绘出这样一幅静寂怡人的意境———在空中浮动的融融月光,辐射到夜晚的每个角落,柔和地笼罩了万物。此曲灵感源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篇,原诗描绘几个已故舞人在月光下跳着魔鬼般的舞蹈。不过德彪西的音乐着重于描绘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歌唱和欣赏回评相较于初一初二的学生已经很成熟了,本单元的作品风格都是相对舒缓的,有助于初三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释放压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赏析使学生《春江花月夜》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并学会区分各种进行曲适合的各种场合 难点:激发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使学生感受进行曲是一种用于队列行进的音乐。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新授《在银色的月光下》 第二课时:欣赏《春江花月夜》 第三课时:独奏曲的神韵 教学方法 示范法的运用,能给学生以教师身先士卒的感受。能加速学生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提高学习效率。讨论法能更有力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口头表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媒体 利用多媒体展示《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谱例,用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二胡和琵琶,播放《春江花月夜》和《月光》,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 课目 新授《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九年级上册 第1课时 总课时3 课时目标:1、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2、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导入二、进行新课三、拓展练习四、总结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合唱版3分25秒),请同学们思考。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器乐版2分50秒)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C、教育、人口素养。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二)、歌曲学唱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4.12男独版),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 分析中确定恰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